龍蛟
【摘? ?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著力于理論和實踐兩個方向,既需要利用多樣化的化學變化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敢于創新,有針對性地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中化學? 創新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54
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能力。在歷史的長河中,創新是推動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引導個人加強學習的主要推力。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化學從字面上看就是研究“變化”的科學,很多化學概念和研究方向都是從研究學者提出創造性的假說開始,逐漸通過實驗和理論推導驗證假說的準確性,因此,化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片沃土。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想要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增加啟發性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占比,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具備創新教學的意識
首先,近二十年是教育改革最為明顯的時期,不少新穎的教學理念開始涌入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劇烈的碰撞。但意識碰撞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具備優秀的備課、授課能力,但更強調教學的條理性,大多堅持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習慣“一堂言”,這種課堂能夠教授學生科學、理性的化學知識,但一定程度上會壓制學生的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局限在教師給學生制造的溫室中,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教師一味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導致在教學內容講解和教學結構設置上失去了嚴謹性,為了創新而創新,并不完全符合化學的學科特性。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不是一味求變,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嘗試創新教學方式,將教學建立在嚴謹科學的基礎上再增加趣味性。比如將傳統的板書和多媒體結合,利用多媒體演示化學變化,幫助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利用板書標記學習重點。
其次,教師要關注時事,不斷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優化教學方案。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學生課程的意見和看法,多方位、多角度提高教學的創新性,從自身做起帶動學生進行創新。
二、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啟蒙學生產生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活躍課堂氛圍,打造一個開放、平等的課堂。教師不要一直講課,要適當給予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比如在課上留下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授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異議,這樣做既可以改變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過程,增加學生跟教師討論的機會,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加開闊,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產生創新的思路。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不同種類的教學活動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比如組織化學游戲,或者和學生一起實踐在課堂中可以完成的化學實驗,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首先,創新帶有一定的理想化性質,持續性的創新行為往往都是源于作者對某一領域的熱愛。因此,興趣是推動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助推器,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肥料。想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就需要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是很強的,但高中的學習負擔重,學生的自主時間較少,大多數學生學習化學就是為了高考。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化學的知識結構變得更復雜、抽象,學習難度相應上升,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也就慢慢降低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用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比如將化學中一些有趣的化學反應帶入課堂,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嘗試讓學生自己得到化學結論,夯實化學基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次,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中加入其他的教學方法。以“氧化劑和還原劑”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先利用視頻或者圖片創造一個化學情景,演示化學變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看到化學變化的過程和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化學興趣,體驗化學的魅力。在演示過后,教師還可以將課堂內容與生活相關聯,和學生一起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在實際應用中扮演的角色,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氧化劑和還原劑在生活中還可以有哪些應用方式,啟發學生產生創新意識。
四、教師要善于設置問題情景
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間就能夠完成的,教師需要在學生的整個高中階段不斷啟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為學生的創新奠定基礎。問題情景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產生創新思維的起點。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不斷地給學生創造問題情境,啟發學生主動探究,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建立提問、分析、解答的做題思路。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得到了提高,學生間接的創新能力也會相應得到提高。比如在課堂開始,教師可以提出導入新知識的問題,一方面學生能夠通過這類問題簡單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另一方面則是為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埋下伏筆。而在課程后半段,教師要啟發學生反思,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從自己掌握的知識中找出問題,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
其次,教師還要經常鼓勵學生自主研究新知識和新學習方法,給學生一個課題,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預測課題研究的結果和過程,并鼓勵學生勇于分享。教師要做的是找到學生論述中的創新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鼓勵學生繼續尋找學習新的內容。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實驗中設置問題,每次實驗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目標,最好能夠進行模擬實驗,模擬實驗既可以實現一些學校內無法完成的實驗,還可以讓學生提前探討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避免在正式實驗中出現問題。同時,在模擬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更多不一樣的想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想要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不僅自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還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開闊的思考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