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摘 要:職業認同感與教師的專業成長存在密切聯系,對初任初中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入分析初任初中教師職業認同的特點[1],探究影響其職業認同的相關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初中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的提升策略,對當前及今后初中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初中;應屆;大學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4-0115-02
一、教師職業認同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認同感”一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職業認同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自我同一性”理論,屬于心理學范疇,通常是指個體對從事職業的衡量,包括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是否能給自己快樂,若超過期望值,即是對職業認同[2]。因此,職業認同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是衡量從業者職業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在教育教學領域,各位專家學者研究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因此他們對教師職業認同的理解也不同。教師職業認同研究是指對教師這一群體進行的職業認同研究,本研究將教師職業認同定義為:教師從內心深處接受教師職業,并能對教師職業的各個方面作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從而愿意長期從事教師職業的主觀心理感受[3]。
二、初任初中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特點
(一)職業認同的形成受有限理性選擇影響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所述,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應屆大學生選擇初任初中教師的最基本影響因素。這也使得他們在就業求職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就業期待,甚至把教師作為自己的最后一項就業目標,在任職過程中逐漸認同自己現在所從事的職業。
(二)職業認同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
女性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一般來說要高于男性。相對來說,女性一般情況下是將教師作為自己畢業后的第一職業進行定位,而男性面臨的經濟壓力相對高些,一般是在嘗試諸多職業未果時才選擇教師這份職業。
(三)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管理學生和教學備課
應屆大學畢業生由于缺乏經驗,會在管理學生方面存在一定的煩惱,尤其是如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學備課方面也存在跟不上學校節奏的現象,這也增加了他們的壓力。尤其在遇到棘手問題時,更是束手無策,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職業認同感。
(四)職業認同感與是否繼續從事教師職業存在一定相關性
一般而言,初任初中教師的職業認同程度高,他們的離職意向就相對來說較低;而職業認同程度低,則其離職意向相對來說就比較高,這也與大多數關于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三、影響初任初中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因素
(一)個體因素
個體特征因素主要包括性別、性格、成長經歷、專業背景等。一般情況下,女性的職業認同感要高于男性,而性格因素直接影響到初任初中教師能否很好地與同事相處,是否能夠適應環境而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職業認同感。成長經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意義重大,也會對其職業認同產生一定影響。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現專業背景和所教授科目不同,在實際工作中也會帶來一定煩惱。
(二)重要他人因素
重要他人是指對初任初中教師職業認同產生積極影響的人,例如父母、長輩、老師等,正是由于這些重要他人的影響和支持,才使得初任初中教師更加認同自己的職業,并愿意繼續從事教師行業[4]。若家庭成員有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員,這種言傳身教對于初任初中教師的處事方式、思維習慣以及教育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相對來說,他們的職業認同感會更加強烈。
(三)教學環境因素
教師的教學環境(課堂環境、學校文化與領導、學生和教育爭論)對其職業認同有著深刻影響。其中教學文化和學校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教師如何感知職業認同的方式,這種影響被稱為“文化劇本”與教師的認同發生聯系,而這種規定如何想和如何做的“文化劇本”則是由學校這種工作場域在長期運行中逐漸形成的[5]。同事之間、領導之間以及學校環境都會對初中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他們的教學壓力過大,使得他們無暇鉆研教材,阻礙了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
(四)社會因素
目前看來,初中教師的社會聲望及地位并不高,而社會對他們尤其是初任初中教師的偏見和不認同,更是會影響其職業認同感。當今社會,教師的社會地位主要受經濟地位的影響,人們也往往以收入高低來衡量一個人的勞動價值,進而判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6]。這種觀念勢必影響到初任初中教師的社會地位。鑒于我國目前社會生產力水平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仍比較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經濟地位的提高,導致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并不高。
四、提升初任初中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策略
(一)教師層面
教師層面,初任初中教師要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從而對自己的職業有更清晰的認識。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和方法:一是認識自己的發展狀況,貴在有自知之明;二是成長環境的評估;三是目標的設計;四是教師要達到個人目標,應該把握關鍵要素,制定行動策略,全心全意地完成;五是評估與反饋。”在規劃的同時,初任初中教師也應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培養愛崗敬業的精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任教師面臨著教學環境差,教學任務重,教師待遇低等問題,使他們的幸福感隨之降低。面對重重困難和壓力,初任職教師應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適,秉承著“干一行,愛一行”的理念,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二)學校管理層面
裴斯泰洛齊曾經說過說:“凡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必然是缺乏真正公民教育的地方,也就是養成原始人天然本性的溫床。”可見,科學的健全的學校管理機制對于教師的職業發展有十分大的影響[7]。學校應建立科學全面的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為初任教師的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具體而言,應加強對初任教師教育職業能力的培養,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具體可通過進修學習、專家講座、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也可通過老帶新制度,針對新教師工作中的不足,進行全方位指導,加強對初任初中教師的人文關懷,促使他們更快地成長起來,從而增強其職業自信心,提升其職業認同感。
(三)政府層面
初任初中教師在整個教師群體中相對處于弱勢地位,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更多的傾向于幫助初任初中教師適應其職位。一方面,可加大對初等教育的資金投入,相應提高職教師尤其是農村地區初任初中教師的薪資待遇以更好地留住人才,辦好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師招考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職業認同感的考核[4]。對于初中教師而言,教師招聘主要是通過統一的招教考試進行,考試的內容也相對來說比較固定,主要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規等方面,面試時也主要涉及專業知識,而對職業認同的考核很少[4]。總之,初任初中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關系到九年義務教育的未來,需要加大對職業認同的考核,以便選撥出更適合從事初中教育事業的教師。
(四)社會層面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8]。此意見的出臺為提高初任初中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提供了指導方向。建議進一步提高初任初中教師的工資待遇,真正落實“教師工資不低于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政策[5],滿足教師的經濟需求,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除此之外,應使整個社會正確認識到教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和它的價值,例如,可加大對“最美教師”等榜樣人物的宣傳和獎勵,在社會上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任初中教師處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在初任職過程中也會面臨諸如經濟壓力、教育教學和管理學生等方面的問題,受來自自身、家庭、社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阻礙其職業認同感的形成。本研究重在強調,初任初中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建立需要教師個體、學校、政府和社會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完成[7],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安心從教、樂于從教,真正熱愛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曾小翠.中小學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問題和對策[J].韶關學院學報,2020(2):23-28.
[2]徐海生.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148-150+153.
[3]王曉紅.教師職業認同:從“缺失”到“回歸”[J].新教師,2018(9):6-8.
[4]韓立棟.小學新任教師職業認同的敘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20.
[5]鄧嬌嬌.高學歷幼兒教師身份認同的個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6]樊麗紅,司琳.新入職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提升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8(11):28-32.
[7]廖靜.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敘事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8]胡洪羽,蔣平.高師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現狀的調查研究——基于西南地區3所高師院校的數據[J].教師發展研究,2019(4):72-81.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