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落實,課堂教學也呈現出以“學生為主”的特點,在這一形勢下,教學方法也自然隨之更新,以此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問題教學法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意識,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因此,本文以初中數學為切入點,對這一教學法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教學;興趣;學情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1-0016-02
作者簡介:黃海(1979.3-),女,廣西忻城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問題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問題”二字,這一教學法體現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理念.此外,在這一教學方法的引領下,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為學生的幫助者,其角色的作用旨在引導學生主動感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然而,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頗深,只注重了知識是否傳遞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這樣不僅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拓,還對他們今后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挖掘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這樣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對新問題與舊知識建立聯系,從而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
一、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征
1.自主性
問題教學法是促進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一種手段.而自主性則是問題教學法的核心特征,這一特征不僅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還需要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者,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實現自我思考與創造.同時,由于問題教學法具有自主性的應用特征,因此,這一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本身的價值.一方面,能夠使學生養成一種積極探索問題與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凸顯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2.合作性
問題教學法的真正價值在于“問題”,教師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能夠使學生在積極探索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智力與非智力的提高.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效果.基于學生的這一特征,教師需要在學生深入研究數學知識后,組織學生合理分組,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此外,通過小組合作的過程,使每個學生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和建議,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每個學生在小組討論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其自身的合作精神與團結意識.
3.創造性
創造性是數學研究得以實現長期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教師實施問題教學法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將這一方法真正作用到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并引導學生探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突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總結問題的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在探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此外,問題教學法的這一應用特征恰恰與素質教育觀念相契合,既突出了這一教學方法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還與初三學生思維發展的高峰期相契合,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結合學情,提出問題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想要更好地應用問題教學法,首先應學會如何提出問題.而問題的提出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首先需要梳理將要講述的重點和難點,把握好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找準學生感興趣且合理的問題,將其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活動.最后,教師還需要在恰當的時候營造教學情境,這樣既能夠使學生的心理操作更加傾向于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還能夠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從而使學生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掌握新知,完善知識結構.
以“一元二次方程”為例,筆者在備課環節,首先找到本節的教學重難點,即:判斷一個根是否為方程的根;由實際問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考慮這些根是否符合實際問題.然后結合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運用多媒體屏幕展示以下問題,并在展示的過程中,以文字和圖形作為展示的內容,即: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墻多少米?一個面積為120平方米的矩形苗圃,它的長比寬多2米,則苗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這些問題能夠使學生結合已有知識進行解決,并能夠按照實際問題作為導向,建構數學模型,得出結果.探究的結果也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和銜接.隨后筆者沿著新知識的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如:拋開實際問題,問題一有其他解嗎?問題二有其他解嗎?這些問題能夠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區別于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因此,在設置課堂問題前,把握好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助于學生對所探究的知識產生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2.巧設活動,激發興趣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夠使學生有探究下去的可能.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展開的前提.而趣味化的活動能夠帶給學生輕松愉悅的感受,進而使他們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巧設教學活動,如:在講授完一個知識點后,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展開相關的活動,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從活動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還能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問題,此外,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
以“圓的有關性質”為例,為了加深學生對圓的定義的理解,并掌握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筆者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木條演示圓的形成,再用圓規演示圓的形成,目的是總結歸納圓的定義,在歸納的過程中,學生發現新問題,即:形成圓的過程需要在一個平面內嗎?在此基礎上,筆者演示“不在一個平面內畫圓所形成的結果”,學生直觀的看到在這種情況下圓是否能夠形成,引發了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對圓的定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隨后,筆者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使他們進一步發現了“圓心、半徑”等圓的組成條件.因此,通過小組探究活動的方式,既使學生感受到了探究問題的樂趣,還充分發揮出每個學生的能動作用,從而使問題教學法發揮出了本身的價值.
3.鼓勵提問,耐心評價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的智力和非智力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這些特點,導致在課堂中,有的學生愛問問題,而有的學生不喜歡提問.此外,還有一些學生產生偏科現象,對喜歡的科目表現出積極的狀態,對不喜歡的科目卻表現的較為消極.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主要科目之一,是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途徑.想要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就需要教師以“鼓勵”為主.由于學生之間的理解能力不同,有些學生提出較為簡單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而需以耐心的方式回答學生的問題,其次,教師也應把握聆聽的方式,在遇到學生回答錯誤的時候,教師也不應打斷學生的回答思路,而是要聆聽完學生的答案,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除此之外,當感到學生的回答較為新穎或者較為合理,教師應以無聲語言的方式表示認可,進而鼓勵學生說下去.因此,在運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以“鼓勵、耐心評價”的方式為主,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提問的自信心,還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適用于數學課程的方法,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首先應做好備課,并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問題,使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問題”建立有效聯結.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學生興趣與學習自信心為主,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此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他們創造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偉雄.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6):74-75.
[2]周穎.用問題引領思考——談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249.
[3]楊光敏.淺談初中數學問題教學法[J].南北橋,2018(14):93.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