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媛
【摘 ?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認識到學生間存在的個體性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學習能力上取得一個良好的提升。本文就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身的一些粗淺看法,旨在借助分層教學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質量,構建一個輕松、愉悅、高效數學課堂,促使學生共同學習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教育資源與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與變化,傳統灌輸式與一刀切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化課堂教學需求,同時不利于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久而久之,還會使得同一個班上的學生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成績逐漸下滑。鑒于此,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摒棄傳統教學理念與方法,合理科學應用新型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法”,讓分層教學帶領學生們更好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發展,共同學習進步。接下來,本文就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闡述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以供同行教師教學參考。
一、學生分層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受長期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時常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引領學生如何學習。實際上,這一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能動性的激發,更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并嘗試將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將學生科學分層是分層教學模式開展的前提。對此,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首先應依據教育對象進行針對性的分層,提高各個層次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為展開針對性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如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了解班級內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等。然后再次基礎上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包括基礎組、中等組、優化組。其中,基礎組學生主要指的是數學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多給予一定的關心、耐心,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中等組學生主要指的是數學基礎一般、對待數學學習有著平常心以及學習綜合水平處于中等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應多進行一定的指導,讓他們有正確的學習方向;優化組學生主要指的是數學基礎較強、學習興趣較濃厚以及學習成績較高的學生,可以引導這類學生輔助教師對前兩類學生進行輔導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通過將學生分層,便可為接下來的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分層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分層
教學活動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由此得知,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那么,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立足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各個層次學生學習起來便不會感到巨大壓力,而是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提升與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層次學生相對應的教學目標不應該是固定的,而是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適當改動,這樣學生在順利達到某個層次的目標時,便可朝著更高目標前進,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加減乘除的基礎上能夠掌握并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式題。那么,在課前備課環節,我便根據基礎組、中等組與優化組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基礎組學生來說,要求這類學生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題目即可;對于中等組學生來說,要求這類學生在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利基礎上,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于優化組學生來說,這類學生要能解決一些中等偏高難度的題目,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一來,不僅讓每個學生明確了本節課自己需要掌握的內容有哪些,還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實現一舉雙贏。
三、評價分層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難免不了會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當學生回答完之后,如果不及時對學生的答案做出評價,這是非常不尊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行為。所以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我們教師應積極去評價學生,旨在通過有效的評價延續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對于學困生來說,我會以鼓勵性語言為主,如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我會向學生這樣說:“不錯,你能主動回答問題真的太棒了!”通過鼓勵這類學生,讓這類學生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讓他們遠離自卑。對于中等生來說,我會以引導與鼓勵為主,當他們回答問題不夠全面時,我會明確指出不足,幫助學生分析,激勵他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進步。對于學優生來說,我會對他們更加嚴格一些,回答問題要全面,做事要細心認真,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提醒虛心學習,再接再厲。通過對課堂評價進行分層,每個層次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與關愛,繼而在教師的耐心講評與鼓舞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為日后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無論對學生學習還是教師教學均有重要意義。對于學生來說,可以讓他們更好的認識自我,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對于教師來說,層教學因多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內在潛力,在無形中處理了教學面向全體和照顧個體的矛盾,讓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都能學有所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前進。因此,在日后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加強此方面重視程度,善于立足學生學情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后作業等方面進行分層,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態投身于課堂學習中,提高數學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令甜甜.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243-244.
[2]王吉環.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輔導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20):75-76.
[3]嚴濱.小學數學采用分層教學促進后進生學習效率策略[J].知識文庫,2021(08):31-32.
[4]王改均.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智慧,2021(06):53-54.
陜西省韓城市新城區第六小學,7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