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需要積極響應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在鑒賞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質以及道德情操。所以,高中美術教師應以學科素養(yǎng)為指導進行鑒賞教學,使學生鑒賞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前言:
高中美術教師在鑒賞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與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美術作品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方向。并且,要注重從學生的感受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多發(fā)言,才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全面提升。
一、把握鑒賞方向提高學生識讀核心素養(yǎng)
要想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教師便要引導學生精讀不同的美術作品,有效拓展學生鑒賞作品的深度,才會引導學生更好把握鑒賞美術作品的方向,從而提高學生的識讀能力。
例如,在教導學生鑒賞“如實地再現(xiàn)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的美術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下典型的具象藝術作品,并讓學生總結其中的特點。如,王沂東和冷軍的寫實油畫作品《蒙山雨》、《鬧喜房》,冷軍的《馬燈的故事》《柿子》等。之后,教師再問學生:“通過以上的幾幅美術作品,同學們可以總結出具象藝術的特點有哪幾點嗎?”。一些學生便會依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師:“視覺很真實”;一些學生會回答教師:“藝術形象很典型。”。之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具象藝術不僅擁有視覺真實性或客觀性……”。這樣便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觀看《清明上河圖》比較復雜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去識讀,并且讓學生細細品味和觀察作品人物的形態(tài)、氣質等,這樣便會有效拓展學生鑒賞作品的深度。然后,教師再對學生說:“在‘清明上河圖’這副作品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這是作者隨意塑造的嗎?”。學生通過不斷的領悟,便會回答教師:“不是的,是因為這些人物更具有代表性。”這樣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的解讀,并去欣賞。最后,教師還要留給學生一些自由欣賞和解讀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去欣賞一些具象類的美術作品,才會進一步幫助學生把握鑒賞方向,從而提高學生的識讀核心素養(yǎng)。
二、通過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才會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審美核心素養(yǎng)。這就需要高中美術教師有效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將作品中的內(nèi)容生動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學生帶入美術作品的情境中,令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更有助于學生去體驗和鑒賞作品的美,進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提升。
例如,在對“華夏意匠——建筑藝術故宮建筑群”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前將故宮中不同景色和景物的圖片,以及北京四合院的相關圖片制作成電子課件,再開始授課。授課前,教師可以先對故宮加以介紹:“位于北京市中心,也是電視劇中所稱的紫禁城。這是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十分宏麗,始建于1420年……”。之后,再為學生播放故宮整體的鳥瞰圖,使學生對故宮形成整體的印象。并且,讓學生了解故宮的總面積72萬余平方米等客觀的知識。當學生了解后,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故宮的構造。教師可以這樣來問學生:“皇帝登基、完婚等是在哪一殿完成的?”。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課件,便會回答教師:“是在太各殿”。接下來,教師便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欣賞其它相關的景象,并讓學生了解其中諸多美妙的設計,令學生深度體驗到故宮建筑群的美。
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去觀看“北京四合院”的電子課件,令學生通過觀看對四合院的建筑組成、及各個房間的寓意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問學生:“同學們,四合院和故宮均是北京的古老建筑,對比一下它們之間有哪些不同呢?在建筑風格、外觀的美感上又有哪些不同呢?”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揣摩時間,再讓學生來回答。這樣便可以使學生通過了解、欣賞、對比美術作品后,有效提高審美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審美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三、應用分組教學引導學生表達觀點
美術是一門人文科學,這就需要高中美術教師在鑒賞教學過程中,將理解文化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培育目標,才會使學生對美術有更透徹的理解,從而提高鑒賞水平。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美術作品底蘊和魅力。這就需要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觀點,并與其他學生去探討和分享,才會令學生的理解文化能力不斷提升。
例如,在對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進行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化技術,將有效這副世界名畫的資料制作成電子課件,然后再問學生:“世界著名的藝術作品有一幅十分出名,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同時為學生播放這幅畫的圖片。學生看后,便會立刻回答教師:“蒙娜麗莎”。接著,教師再說:“這幅畫幾百年來讓人百看不厭,同學們清楚是什么嗎?”,學生聽后便會產(chǎn)生好奇的心理。接下來,教師再說:“現(xiàn)在,便讓我們來共同走進這幅畫,去看一看它的神秘吧!”。之后,教師便可以對這幅畫的背景加以講解,以及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過程。當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便可以提出這樣兩個問題:“這幅畫為什么會成為世界名畫呢?蒙娜麗莎的微笑與普通人有何不同呢?”并且,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各自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的伙伴,也可以按照位置來進行統(tǒng)一分組。這樣便會使學生充分融入到討論中,并將自己內(nèi)心的觀點表達出來。當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再讓每組學生選出一名代表,來分享各組的觀點。這樣便會使學生更深層次理解這幅美術作品的內(nèi)含和底蘊,進而提升理解文化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通過應用分組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廣泛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觀點,還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鑒賞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還可以打造良好的鑒賞氣氛,進而提高美術鑒賞教學的效率。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是短時間內(nèi)可以達到的。教師不僅需要通過美術作品為學生把握鑒賞方向,逐漸提升學生的識讀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融于美術作品的意境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才會提升學生鑒賞和審美能力,才會有助于去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敏.高中美術鑒賞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7(3):78-79.
[2]殷萱."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0,(4):159.
廣西玉林實驗中學 ??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