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
摘要:在我國整體產業發展中,林下經濟產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于我國新興的綠色化產業,林下產業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對林區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將保護林區生態環境作為前提,積極發展林下產業,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增加林業從業人員的經濟收益,發展林下經濟同時也是建設現代化綠色產業的必然發展要求。本文通過對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提出產業發展重點,以此促進林業經濟產業順利發展,為林區建設提供重要策略建議和借鑒。
關鍵詞:林下經濟;現狀;發展重點
我國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的發展路線是可持續發展道路,重視生態建設,長時間以來我國林業建設效果顯著,隨著時代發展,生態要求不斷提升,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降低經濟建設對森林破壞程度,需實現林業經濟的發展與創新。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創新也是產業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這一情況,需要重點分析林業經濟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概括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歸納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重點,實現產業的科學性、規范性發展。
一、分析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林下經濟產業屬于我國新興經濟產業,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因素,產業不斷進步為農業收入帶來大幅度增長。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自然環境要求相對較高,保證產業順利發展,需要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發展林業產業可以提高林業效率,同時帶動國民綜合經濟效益增長。積極利用我國現存林地生態資源,林業經濟發展逐漸朝著集中化以及產業化發展,帶動林業經濟發展速度,增加整體經濟發展效益。現階段,林業經濟處于發展階段,其涉及范圍較廣,主要內容有森林景觀、養殖業以及產品加工等,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利用林下生態資源實現自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背景下進行產品采集以及加工,需要不斷完善流程,銷售以及貿易流通過程效果顯著,林下經濟產業實現生態資源有效供給,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推動作用,市場經濟在這一過程中也獲得較大發展,林業經濟相比于其他產業經濟,本身具備可持續性以及生命力,因此林業經濟在長時間發展中可以經久不衰,產品流通范圍也比較廣泛,收入種類也比較多樣[1]。
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組織領導能力不夠
部分區域林下經濟信息組織能力較差,農民不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相關信息,因此當地農戶難以根據市場經濟實際需求對林下種植進行有效調整。出于這一因素影響,農戶自身林下經濟產品過于豐富,也會在組織程度較低影響下,缺乏合理型的渠道,林下經濟產品銷售比較困難,難以保障農民利益,對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阻礙作用[2]。
(二)政策扶持效果較差
目前,我國依然有部分區域未意識到發展立下經濟的重要性,因此沒有結合當地林下經濟制定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固定的資金支持,因此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下的農民也會由于前期和中期缺乏充分的資金難以順利進行,對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具有嚴重影響。其次,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忽視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林下經濟中的重點知識沒有進行宣傳,區域內農民不了解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下資源出現嚴重浪費,產業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
(三)企業龍頭帶動效果不佳
現階段,林下經濟發展逐漸朝著規模化發展,這一過程中弊端問題也較多,林下經濟在實際發展中難以形成集約化以及產業化模式,部分龍頭產業帶動開啟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效果并不顯著。在產業經濟模式開展過程中,需要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起主導作用,對當地企業產品生產直到銷售階段實現一體化,促進當地林業經濟實現多方面發展[3]。
三、林下經濟產業中的發展重點分析
(一)重視林下經濟產業鏈的延伸
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保證有意識的培養集約化以及規模化的企業,將這部分企業作為主體發展項目,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發展建設過程中,激活林下產業的發展活力,不斷改進以及創新林下產業發展模式,結合實際情況,強化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合,不斷擴大林下產業基地以及農戶之間的合作,優化林下經濟產業布局,逐漸實現林下經濟發展目標,實現標準化管理。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擴大發展空間,需要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宣傳,強化群眾對林下產業發展了解程度。林下經濟產業鏈延伸,重視旅游資源發掘,產業重點設置在生態以及養生層面上,積極開展短期性的旅游項目,可以將旅游人員帶領到林區產業中,其一是引導其感受大自然風情,其二是旅游人員可以切身感受林下產品以及林下經濟模式,帶動林區消費,擴大林下經濟發展規模,有效延伸林下經濟產業鏈。
(二)合理規劃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現階段社會經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社會經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經濟種類不斷拓寬,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具有必要性。林業經濟發展可以提升土地實際利用率,落實集體制森林理念,確保林業經濟完善發展,政府給予相應的支持,結合實際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并且完善林下經濟相關政策[4]。但縱觀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目前經濟發展模式與林下經濟發展重視存在不適配性,基于這一情況,需要適當調整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下經濟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積極發揮林業經濟產業效益,激發投資人員的興趣和積極性,以此保證林業經濟產業可以可持續發展,提高林區職工經濟效益,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凸顯林區資源優勢,抓住主導產業
林區經濟發展以及建設重要驅動力量是主導產業,結合現階段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珍貴產品以及高附加值產品比較豐富,在較短時間內是林下經濟的主導產業,同時,林下生產的野生可食用植物、昆蟲以及藥用植物等均是林區優勢資源,開發潛力較大,可以成為林下經濟主導產業。除此之外,可以積極開發新型化林下經濟產品,比較常見的有林下休憩旅游或者是生態養生等,發掘竹、茶以及藥等產品,延伸林下經濟產業鏈以及相關產品價值鏈[5]。
(四)合理化規劃產業開發
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林下經濟產業需要致力于集體所有制土地資源以及森林資源的開發,積極開發林下經濟產業,促進我國經濟多元化發展。這一過程中實現林下經濟規范性發展,強化經濟產業的資產評估;構建合理化以及科學化的產業開發規劃,積極推動林下經濟產業的運轉,增加農民收入,激發林下經濟產業經營人員的主動性[6]。
總結
林下經濟產品屬于新型化復合林業經濟產業發展產品,建立和諧化社會,增加資源數量,促進林下經濟產品不斷創新和開發,建立新型化的林下經濟發展產業鏈。
參考文獻
[1]陸宏宙,蒙芳,韋瑩,等.發展林下經濟促進生態經濟共贏——廣西林下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J].廣西林業科學,2018,v.47;No.184(02):126-130.
[2]俞新水,孫永玉,吳建花.保山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經營策略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9(3):139-142.
[3]黃啟.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廣西林下經濟優勢產業選擇分析[J].西部林業科學,2020,v.49;No.191(06):172-176.
[4]李輝,趙煒,周媛,等.秦巴山脈區域傳統產業現狀及綠色轉型發展對策[J].中國工程科學,2020(1):73-79.
[5]張焱能,譚昕.新常態下海南民營橡膠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學學報,2016,6(9):82-85.
[6]林慧琦,鄭晶.基于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視角的福建省林下經濟發展路徑[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2(00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