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性學習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性,這也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本文先分析了高中生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困難,然后針對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施案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實施,案例分析
引言:由于高中生物教學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手法往往能夠達成非常好的效果,雖然從目前角度看,全面發展研究性學習困難重重,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教師適時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手段過程中,往往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以及學生的團隊協作力。
一、高中生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困難分析
(一)學校層面的困難
首先,對于高中學校而言,應試教育依舊是學校教學的主流,對于一些教育者而言,研究性的學習不僅不能保證學生的考試成績出現進步,反而可能耽誤了學生正常進行學習的時間使學生成績下滑;其次,研究性學習相比起正常的課堂教學而言,需要更多的學習途徑,也需要更加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目前許多學校仍然處于研究設備老舊,現代化教學設備不足的窘境;第三,相比起流程復雜多樣化的研究性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便于管理,這也是一些學校沒有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原因[1]。
(二)教師層面的困難
在教師層面而言,許多教師都奮戰在教學一線,教學壓力導致他們根本沒有實踐開展研究性教學,精力上的不足導致他們哪怕想要開展研究性教學也有心無力;除此以外,學校對教師的考察標準仍然是學生的成績,相比起不能立竿見影提升學生成績的研究性學習,教師只能選擇傳統的課堂教學來保證學生的成績。
(三)學生層面的困難
在小部分學校中,雖然開展了研究性學習,但是在學生群體中反響并不是很好,這首先是因為許多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去解決,導致研究無法繼續進行;其次,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小組組長與個別組員往往承擔了大部分研究工作,工作的分配不到位,導致其他組員沒有參與其中;第三,學生由于擔心課業成績而導致進行研究性學習時積極性下降。
二、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施案例分析
(一)針對遺傳基因病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案例
經過高中生物的學習,學生們能夠了解基因的重要性,同時也對基因的變化所帶來的危害或有事有所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進行一定深度的研究性學習,從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是學生體驗到研究過程的艱辛與獲得研究成果的快感,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于真理的求知探索精神[1]。
例如,在學完人類遺傳病這一章節后,A同學及其小組成員決定以“遺傳病對人類的影響”為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對決定了本次研究性學習的調查方式分別為“數據統計”、“資料查閱”、“調查訪談”。
在研究性學習的開始,學生就需要通過從互聯網或書籍中記錄相關資料,了解遺傳病其實是由于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或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并且對常見的遺傳病進行了相關的記錄。
在教師的幫助下,A同學及其小組成員前往醫院遺傳病學科進一步進行了對遺傳病的了解,并對遺傳病學科的醫生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學生進一步了解了遺傳病的癥狀與體征,并且在相關部門醫生的允許下,對近年來遺傳病人人數的數據進行了記錄,得到了遺傳病人人數近年來的發展趨勢。
在最后一個階段,學生針對獲得的資料進行了整合處理,并對在醫院獲得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圖表分析,在研究性學習的尾聲完成了研究結論。
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像這種學生通過對題目進行相關調查研究,從而進行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不能體驗到的,這次研究以與人類息息相關的遺傳病入手,也使學生對于遺傳病有了更深層次的概念。
(二)針對植物雜交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案例
在學生在課堂上對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完成了學習后,不面對植物雜交這樣的技術產生了好奇與憧憬,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來進行親身實踐層面的學習,對于高中生而言,研究性學習相比起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更有心意,也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
例如,B組成員在教師的引導下,就針對“植物雜交”這一方向展開了研究性學習。由于在校園環境內,豌豆花并不常見,因此,學生們在教師的建議下,選擇了與豌豆花結構較為類似的杜鵑花。并在教師的幫助下確立了相應的研究計劃。
在研究最開始的準備階段,學生們自備或在教師的幫助下,準備了一些杜鵑花、鑷子、顯微鏡等進行研究學習的道具或器材,并根據研究方向查閱了相關資料。
在進行操作性研究時,首先對杜鵑花的基本結構進行了觀察,并使用顯微鏡觀察了杜鵑花的胚珠。接下來B組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如去雄、套袋、授粉等進行植物雜交時的操作步驟,完成了對杜鵑花的模擬雜交實驗。
在最后一個階段,B組學生將自己查閱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整合編輯,并將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的對植物的簡單解剖、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的劃分與胚珠等部分、模擬植物雜交等過程進行了細致的闡述,并完成了本次研究性學習。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親手操作了解了雜交實驗的方式與過程,并將原本書本上抽象化的文字具象化了,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觀察力,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在要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今天,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結束語: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一些環節所揭示的道理或現象往往能夠引發學生的深思,并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姜澎.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J].讀書文摘,2016,(035):172-172.
[2]劉娜.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12):27-27.
福建省南安市第二中學 潘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