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實現“深度學習”教學課堂,那么首先教師就應該對問題設計進行不斷地更新與創造,以問題為導向,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每一名數學教師都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來設計出符合學生的適度性問題以及梯度性問題等,只有讓學生通過問題才能夠引導學生在數學的過程當中不斷探究,從而獲得更深的數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品質。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導向;深度學習
引言
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問題的提出,因為只有問題得到科學的提出,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這也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溝通的基礎,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主要載體。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通過引出問題將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構建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每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對問題進行設計,然后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感悟數學當中的思想知識,讓學生能夠不斷地提高思想認知,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如何科學地設計問題
1.1設計一些精準性問題,符合數學學科的本質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都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就可以讓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引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首先就應該是具有精準性的,那么什么才是精準性的問題呢?所謂的精準性問題就是教師在對數學問題進行設計與開發的過程當中,會認真去思考每一個知識點和每一個環節當中所應該向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從而讓問題變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精準性的問題將能夠讓學生理解到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能夠更加良好地體會到數學思想,學會數學知識。
比如,當教師講到人教版七年級的《正數與負數》這一堂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正數與負數的例子,然后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例如,可以讓學生將這些數字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設計出幾個較為精準的問題推動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什么樣的數是正數,什么樣的數是負數?”“正數與負數相加會怎樣?”“正數與負數誰大?”這樣的問題,在數學課堂上正是通過這些精準的問題才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并且去歸納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正數,什么是負數,并且能通過正數與負數來進行數學運算。精準性問題是一種有較強驅動性的教學方式,能夠誘發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活動。
教師在設計一些精準性數學問題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包含相應的數學知識,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學會數學知識,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本質,才能夠讓學生通過問題的精準性功能來學會總結、歸納相關知識。
1.2設計一些適度性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
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不僅僅要具有精準性的特點,更應該具有適度性的特點,只有教師能夠設計出一些適度性的問題,才能夠引發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有的教師設計研發的數學問題比較零碎或者是缺乏思考性,對學生來說沒有較大的難度,而設計適度性問題就是要使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問題的區分度等,往往這樣適度性的問題才能夠更加接近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區間,以便學生能夠根據這些問題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當教師講到《幾何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線段和直線、角等進行探究。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分別畫出不同的線段、直線與角等,然后讓學生進行探究。教師就可以提問什么樣的是直線?什么樣的是線段?什么樣的是角?然后,讓學生根據事例進行總結,可以輕松地區分出直線、線段與角,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話來進行敘述。
所謂的適度性問題就是教師根據問題為線索,然后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提問,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要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除此之外,在教師設計適度性問題的時候,要保證問題的邏輯性和層次性,設計出有較強關聯性的問題,然后來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將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驅動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1.3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梯度性問題,幫助學生層層探究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地來展開數學教學,這也是我國近幾年來數學課堂上的基本原則,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所以教師適當地設計一些梯度性問題,將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層層探究,學習的數學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的學習方式將能夠保證學生探究的不斷深入,讓學生所學會的數學知識由低階到高階不斷進步。教師在進行梯度性問題提出的過程當中,要將“問”、“學”、“導”進行有機聯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與數學成為一個整體。
例如當教師講到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堂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這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來設計一個較為生活化的情境,比如將學校的位置與學生家庭的位置放在同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當中,然后讓學生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量出最近的路線以及最遠的路線,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教師所創立的生活化情境,將能夠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將問題由難變得十分簡單。設計梯度性問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的思維。例如,從家走到學校怎么走才是最近的路程?從家走到學校什么才是最遠的路程?那么什么樣的路程才是最近的路程?什么樣的路程才是最遠的路程?通過梯度性問題的提出,將能夠引導學生不斷地對直角坐標系進行思考,來幫助學生主動探究與應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素質。
1.4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條件性問題,來發掘學生的潛質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問題不應該單單地只是由教師來提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問題也可以由學生來主動提出,學生要主動地對教師進行提問。學生問的問題可以不僅僅是一些有具體答案的問題,也可以是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將能夠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探索,解決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困惑,在此過程當中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發掘學生的數學潛質,這樣的問題將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質。
例如當教師講到《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一堂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年齡情況等進行整理與搜集,然后讓學生學會數據的搜集與整理,在此過程當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深度思考,擁有探究的欲望。這樣當學生面對日常生活當中數據的收集時,能夠更加地得心應手,而且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將能夠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主動思考的能力,使其在未來日常生活中也能夠主動思考發現生活當中的數學。
結語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以問題來驅動學生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這樣將能夠幫助學生深度思考、主動探究,將所學會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實踐過程當中,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品質,還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能,而且通過問題將能夠讓學生深度地理解數學,感悟到數學的內在思想,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徐偉.探討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方法[J].讀與寫,2020,17(5):187.
[2]紀建偉.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探討[J].學周刊,2020,(33):159-160.
[3]張天文.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探討[J].新課程,2020,(8):32-33.
[4]張艷.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研究與實踐[J].速讀(上旬),2020,(1):108.
作者簡介:姓名:蔣科,出生年月:1980.2,性別:男,籍貫:重慶市大足區,民族:漢,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二,研究方向:初中數學,單位:重慶市大足區雙路中學,郵編: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