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科學的不斷進步,對人才的培養力度越來越大,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茖W素養對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學一定要立足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教育;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屬于啟蒙學科,它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以塑造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如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讓學生在科學活動中感受到樂趣,是小學科學教育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和探索科學的精神,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學會觀察,是開始科學研究的基礎,是吸取外界信息的途徑。觀察能力需要有意識的培養,“看見了”和“觀察到了”是有本質區別的,每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是科學家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得到的。如阿基米德的流體靜力學原理,就是在他洗澡的時候發現的,被稱為“阿基米德定律”;牛頓從掉落的蘋果中發現了萬有引力;瓦提從燒開的壺蓋中發明了蒸汽機等,這些科學家的偉大發明,都是科學家們善于觀察細節,從細節中去思考的結果。這才使得偉大發明的誕生。這就可以得出,具備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二、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在小學開設科學學科,是為了讓學生養成去探究的學習習慣,而探究又是科學學科的核心??茖W素養是通過科學研究來實現的,只有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才能讓科學和教育相統一。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缺少主動探究的習慣,從小每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都會直接把答案詳細的告訴他們,很少培養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在學校中,老師更是“填鴨式”的傳授學生知識,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就這樣日積月累中,學生已經對這種“省時省力”的學習習以為常,失去了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所以,小學科學學科的建立,是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的習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著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去找老師來解答。例如,植物是怎么去喝水的?要怎么去證明這個問題?暖水瓶為什么能保溫?是什么原理?當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學生要自己去想辦法找到答案,而不是去尋求幫助。當然,這時候教師并不是就完全不管了,他需要在旁邊對學生加以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大膽去做。
三、養成動手又動腦的習慣
科學的發現既需要動腦,有需要動手,手和腦的配合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動手去做了,才能發現問題的所在,才能動腦去研究問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他們善于“動手”,但是不喜歡“動腦”,對于新奇的實驗器材,他們樂于操作,在實驗時也是盲目的實驗,發現不了實驗中的問題。所以在科學實驗課上,教師要注意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想法的去做實驗,在動手之前,要制訂實驗方案,做這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實驗的結果會怎樣?即在動手之前先動腦。在實驗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細微變化,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在直觀實驗中分析事物的本質。例如在進行“胡椒粉和鹽巴分離”的實驗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將胡椒粉和鹽巴進行分離呢?學生在進行實驗后,發現靜電可以吸出胡椒粉,那么這又是什么原理呢?原來是因為鹽比胡椒粉重。那么,通過這次實驗,我們還能分離出哪些物體呢?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思考、再實驗、再思考,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遇到各種問題后,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
四、養成總結反思的習慣
偉大的科學成果都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總結出來的,科學家進行反復的實驗,總結、反思,才最終誕生出偉大的發明。但是不是所有的實驗最終都會成功。當實驗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時,教師要給學生自信心,鼓勵他們不要放棄,繼續實驗。教師要調整學生的思路,讓他們認真總結和反思實驗過程,是在哪里出了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需要怎么去改正?學生實驗的失敗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從失敗中探尋正確的答案。養成總結反思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養成開發利用科學資源的習慣
科學的發現不僅僅是在課本中,它和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除了在課本上學習科學知識外,還要在生活中發現科學,比如說外面的樹葉為什么會變顏色?原來是因為天氣的原因,樹葉缺少了綠色的葉綠素;為什么人會打哈欠?為什么雪糕會冒氣?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很多科學性的結論都是在生活中被發現的,所以,最好的科學資源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要科學合理的利用和開發。
結束語: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科學素養更是要從學生時期培養,教師要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愿意“動手”、學會總結反思,善于觀察學生中的細節,逐步提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顧超 . 小學科學素養評價的思考與探索 [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2):22-22.
[2] 馬偉 . 淺議提高小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與方法 [J]. 學周刊,2015(35):86-86.
[3] 韋 鈺.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大板希望學校?周作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