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摘要:“建筑CAD”課程即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是建筑類專業都要學習的一門綜合了技術和實操的專業基礎課。從崗位能力與課程設計內容是否匹配的調研工作中可知,本課程傳統的教學體系不能滿足崗位需求,學生學完與能勝任工作存在較大差距。在互聯網+背景下,認為要先打破一個一個講解繪圖命令,再進行練習的傳統模式,而是應該直接對應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來設計課程任務,讓學生置身于工作任務中去掌握本課程內容。
關鍵詞:建筑CAD;“互聯網+”;教學創新
1“建筑CAD”課程概況
為了更好的適應建筑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一些高校增設了土木工程專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該專業已經形成完整的本科教學體系,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應用型人才。“建筑CAD”是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介紹繪制工程圖樣的理論和方法。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繪圖技能、讀圖能力以及計算機繪圖能力,并初步了解國家的有關制圖標準,為后續課程房屋建筑學和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建筑CAD”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傳統教學過分依賴教師的知識傳授,過度夸大教師的主導地位,這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是相違背的。在“互聯網+”背景下,順應“人類對更美好、更理想教育的追求”“新技術的集群突破”“學習方式的深度變革”這三個驅動未來教育形態變革的力量。大力推進線上課程的建、用、學,是實現教學質量“變軌超車”的關鍵一招。因此,根據課程性質的要求,建立“建筑CAD”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教學模式。例如某高校基于互聯網超星學習通平臺,充分應用線上“金課”進行更適應本院校教學的改造,教師自制學習視頻、教學課件、現有優質教學資源等,建立適合本專業學生特點和培養需要的線上資源庫。同時借助線上教學平臺展開教學過程。例如,教師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項目任務、作業等。線下創新教學方法,以項目為載體,實行邊講邊練、項目探究、團隊互助的教學形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項目任務。并設置不同子情境任務配合教學,實現“手把手、放開手、甩開手”的教學方式,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流程,以教師“教”為中心轉為以學生“學”為中心。
2建筑CAD教學現狀
建筑CAD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是建筑CAD教學仍沿用“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聽課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及學習習慣。相關的建筑CAD教材內容落后于CAD軟件的更新,教材內容以簡單的二維圖形講解CAD命令的操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上課過程中只顧記憶CAD繪圖和圖形編輯操作命令,忽視老師對命令的操作技巧,學生課后又得到不及時地鞏固學習,致使部分學生感覺課程很難、不會學和學不會,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導致教學效果較差等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教學質量差,不能滿足當前工程造價應用型培養目標的要求。為了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提高教學效果,很多高校對該課程采用支架法、任務驅動法、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法、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等方法進行教學內容優化、考核方式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3“互聯網+”背景下教學創新探討
3.1網絡教學平臺應用
目前,可供選擇的網絡教學平臺較多,選擇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是課程教學的關鍵。個人認為,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應滿足以下要求:同時支持電腦及移動設備操作;操作便捷;支持視頻、圖像上傳;支持互動交流;可實現遠程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可選用對分易。對分易教學平臺的搭建體現了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集體智慧。教師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可以輕松實現以下操作。
3.1.1掃碼考勤
對分易網絡平臺有著強大的考勤功能。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手機輸入驗證碼或者掃碼便可實現有效簽到。另外,平臺具有考勤信息導出功能,有助于教師學期末考勤分數的核算。
3.1.2視頻資源共享
教師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可實現單個或批量上傳視頻文件的功能,為教學錄屏資源共享提供便利。學生可通過PC或者移動設備瀏覽、下載視頻資源。該平臺穩定,無卡頓現象。
3.1.3問卷調查
對分易教學平臺有匿名問卷調查功能。教師通過該功能能夠及時、有效且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3.2錄屏設備適時錄播
建筑CAD的教授重操作過程的演示。操作過程的錄制對學生學習的作用很大。個人認為錄屏資源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課上教學現場的錄制,一部分為課后反饋難點的錄制。課上教學現場錄制部分相對隨意,但更具有真實性和帶入感。該環節本著一案例一錄制,一錄制一上傳的原則,為學生上機練習提供幫助,有利于學生演練過程中遇到問題的高效解決,同時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課后反饋難點錄制部分的錄制內容以學生反饋信息為依據,并適當增加難度,作為學生課后學習的補充,可以提高學生對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
3.3按時收集課后作業
教師在建立網絡平臺時可以突出課后練習板塊,因為每次布置的課后作業都具有一定的實效性。教師利用互聯網平臺設置好提交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同時還可以提醒沒有提交的同學抓緊完成。這樣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保證學生獨立完成繪圖制作或其他作業的同時,也節約了時間成本,減少了紙張浪費。現在的軟件功能越來越強大,可以讓教師實時在系統中看到所有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誰提交了誰又沒有提交一目了然,連每個學生的提交時間也都記錄在案。這樣可以方便教師進行管理,還可以結合圖表將作業成績,錯題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實現雙向融合。
3.4嘗試翻轉課堂交互式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也稱為“反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模仿”的教學模式翻轉為“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指導”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創新性的課堂模式可以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提前預習課堂內容,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鼓勵學生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嘗試打開攝像頭,進行部分專業知識的講解,還可以在計算機上同步展示操作演練。另外,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將優秀學生操作的整個流程錄制成視頻,類似于優秀作業一樣放在平臺上,供不同班級甚至不同年級的學生交流學習,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3.5借助手機APP改變教學模式
互聯網+配合最新的軟件功能,可實現在線點名,在線提問,互動式教學以及直播教學。移動網絡教學具有許多其他教學手段不能比擬的技術特點。它不受時間、不受空間、不受地點的限制,通過手機即可實現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課程信息的傳遞,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又具有一定的監督性。教師利用攝像頭還可以實時收到教學反饋。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APP與教師進行互動,不受空間的約束,在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可聽取其他學習者的意見,可隨時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調整。
4結語:
在互聯網+背景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建筑CAD實際應用能力和未來職業生涯適應能力,教師不再只是單一的傳授者,而更強調課堂教學組織,指揮、協調、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程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問、學生答,而是學生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向教師請教、教師進行答疑解惑,學生參與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有更強的學習積極性,記憶更深刻。建筑CAD教學改革是一個邊探索邊優化的過程,通過探討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創新,以便為企業輸送更多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金玲.“互聯網+”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J].物聯網技術,2016(7).
[2]張祚,周敏.基于互聯網的建筑制圖“CAD+X”互動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建筑教育,2017(2).
[3]楊舒樂.互聯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
[4]王志偉.“互聯網+”時代下高職課堂教學新模式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6(9).
[5]周雨青,萬書玉.“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基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