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珠 叢晶晶
【摘要】隨著網絡教學平臺的增加,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是必然趨勢,翻轉課堂、互聯網+教育模式等混合教學模式進入高校。因此,高校教育線上教學貫穿在傳統課堂之中,從教學方法、教學媒介、教學技術等多方面向新常態轉變。這種應用網絡平臺輔助、線上教學融入傳統的“課堂教學”,形成“線上+線下”或“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混合教學模式,為《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提供的全新的模式。本文將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以“Cultural Encounters”一課為例,探究《綜合英語》混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綜合英語》;超星學習通;混合教學模式
一、《綜合英語》教學現狀
通過對學生訪談及課堂觀察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情況,其現狀如下。第一,教學方法單一,一般以講授法為主,學生參與度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教學實踐的指導性文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對英語專業學生提出要求,提出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英語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等指導性意見。《綜合英語》的“綜合性”是指將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貫穿整個課程中,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是講授法,教學實踐環節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盡管教師課前布置預習任務,但是縱觀學生預習情況,大部分學生只進行生單詞的查詢,對文本中的文化背景、篇章結構和語言點的探索少。進而課堂參與度低,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學習投入時間少,不會自主學習是英語專業需要解決一個難題,也是教師思考的教學方法革新問題。
第二,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試為主,忽略了過程性評價,無法滿足培養適應社會法的應用型人才,達不到信息時代社會對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要求。教師課堂時間也有限,內容多,知識點繁瑣,導致教師還是居于課堂的主導地位。所以,課堂活動相對較少,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較少,最終過程評價很難實現。基于以上兩點,“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能夠將課上和線上相結合,多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完成相應任務。
二、“線上+線下”教學新模式
(一)混合式教學的定義
混合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九十年代的末期,雖不是新概念,但是其內涵卻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將混合教學模式列為知識傳播行業出現的十大最重要趨勢之一。黃榮懷系統研究了混合教學模式設計理論,提出了設計框架和模型。國內第一個提及混合教學模式的是何克抗教授。他將混合教學模式被定義為“將傳統學習方法和網絡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提倡有效發揮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創造性”。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任務型教學,課堂上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任務。混合式教學模式將互聯網與課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巧妙地深度融合,利用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網絡化泛在學習新模式。該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利用課下時間進行交流、討論、自主學習,實現課內和課外的有效結合,教師會設計教學模塊,將每個模塊的教學資料提前導入軟件,要求學生課前完成相應任務。教師要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統計與評估,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呈現給全體同學,激發學習動機,產生教學效果。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生有參與感,獲得自我學習效能。
(二)超星學習通平臺簡介
超星學習通是融資源、課程、學習、評測、交互一體的學習通移動軟件,立可以面向移動終端,例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的移動在線教學平臺。教師在教師端創建相應課程,建立不同班級,發布教學任務,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生端自主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實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作業提交、討論、互評等活動教師都可以進行監測,并進行及時調整。超星學習通還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觀察學生的成績分布、學習時間等。因此,超星學習通移動端靈活、便捷,方便操作,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在該平臺進行交流、學習,符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作。
三、《綜合英語》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本文將選取新世紀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專業本科生《綜合英語》教材第二冊第八單元“Cultural Encounters”為例,以某高校英語專業大一班級為實施對象,同過超星學習通移動教學平臺,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其主要體現在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教學目標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的提高;教學方法上除了以任務型教學法、更強調線上線下的互動式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手段體現在移動信息化技術及網絡的豐富多樣性。由于學習通功能多,教學資源豐富,操作簡單方便,為綜英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教學評價體現在過程性評價,由于學習通有成績管理功能,教師發布的試題學生可以自主完成,學生之間也可以互批,這樣節約時間完成多次過程評價,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
(一)課前任務
教師將本單元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到學習通資源庫中并設置任務點。例如,教師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別準備三個課前展示:中西方婚禮差異、中西方人性格差異、中西方禮儀差異。學生會在一周前接到任務,并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課前準備。在截止時間之間,學生會上傳小組的成果于超星平臺,教師可以提前看到學生準備情況,了解學生對中西方文化沖突的理解,對理解有誤或不足的地方,上課的時候可以進行修正和補充。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通過課前查資料,做任務對本單元的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并產生興趣和疑問。可以實現學生帶著疑問進課堂,這樣,教師講課的內容可以和學生舊知識產生很好的聯結,節省了課上時間,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時間。
(二)課堂流程
首先,學生手機已經安裝超星學習通app,教師設置五分鐘的簽到活動來檢查學生的出勤率,該操作比傳統的點名要節省大部分時間,既準確又方便地對學生的出勤進行管理。
第二,課堂上出現的知識點在課下教師把其分享成討論題,發布在超星自由討論界面。本單元教師發布的討論題(只列舉部分):
1.“meeting”和“conference”都可以翻譯成“會議”,有什么區別?”
2.“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你知道嗎?他們出自哪里,發生了什么故事?
3.“上帝的羔羊”只的是什么?
如上問題與本文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教師進行啟發式引導,這一類問題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最終,學生通過課前準備,課上分享,會產生一種成就感。
第三,課堂互動課可以借助超星平臺完成。例如以前教師提問都是通過點名或者舉手方式,一般情況下效果不好。主要變現在積極主動的學生舉手次數多,內斂的學生發言機會少,甚至渾水摸魚。而超星平臺提供了“搖一搖”功能,通過搖手機,隨機選人。每個學生都會緊張起來,整個選人環節大家很期待,效果很好。以前看似枯燥的回答問題環節變得有趣輕松,幾乎保證了每名學生的參與度。
第四,充分利用超星平臺的測試版面。教師可以提前把測試題錄入。以聽寫單詞測試為例,傳統聽寫單詞方式,需要教師逐一批改,很浪費時間。而超星平臺可以提前導入答案,學生在規定時間作答,并且提交之后,系統會立刻出分。教師也可以在所有學生提交之后進行成績統計,不及格的學生一目了然。教師還可以設置匿名隨機互評,在互評的過程每名學生都又進行了一次自我檢測,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后評估
教師在學習通教學平臺布置任務點、討論題及課前、課后作業等,通過學生的提交和答案,教師可以宏觀地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預習和掌握情況,也可以同時收集每位學生的有效學習數據,相當于給每一名學生建立一個電子檔案,例如學生的課前展示、課文背誦、主動回答討論問題等。學習通的數據會永久保留,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結果,教師可以對學生做一個為期一個學期的學習追蹤,最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征,給予相應的平時分數。有必要的可以進行一對一談話,進行學習方法的科普。最終,也能指導教師進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因材施教。
四、研究結果
通過對英語專業大一學生《綜合英語》課程“Cultural Encounters”單元的資料收集,及對學生的個人訪談,可以看出:在課前準備階段,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夠主動完成任務,尤其是開放性知識,例如,問題二“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你知道嗎?學生主動搜集《圣經》故事,愿意回答。當然,教師可以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來選取資料對學生進行點評和補充,例如課后上傳自己錄制的微課等。與此同時,學生集思廣益,可以讓學生學到比預期更多的知識,這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知識與文章內容。在測試方面,學生也展現出積極性。學生對接受超星學習通平臺,積極主動地參與測試,互評環節讓很多平時不積極的同學參與其中,仔細認真地翻閱書籍,負責人地給自己的同學修改,對于單詞、句型的練習量明顯增加。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一方面來自同伴壓力,另一方面習慣線上答題的新鮮,不需要教師太多的督促。最后,一個單元結束,教師對學生討論、作業、測試進行成績統計,回答次數多的學生一目了然,分數低或者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教師會通知其增加任務量。
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每天主動登錄超星學習通平臺查看任務點,并完成自己的任務量。每次課前,學生會形成主動意識去探討上節課教師布置的任務,聯想本節課要講的內容,課堂參與度也有明顯提高。對于教師而言,該混合式教學模式明顯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一方面轉變了傳統教學的觀念,課上課下無形地聯系在一起,又沒給學生施加壓力。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促進教學進程,使教學更靈活、有活力、與時俱進。
五、結論
本文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選取《綜合英語》課程“Cultural Encounters”一課為例,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拓展了《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利用超星學習通的簽到、測試、討論等監綜合分析功能。綜上所述,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創建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培養綜合型英語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韓曉娟.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學院學報,2021(1).
[2]王蓓.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1).
[3]王志麗.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J].遼東學院學報(哲學社科版),2018(6).
[4]鄭斯達.淺談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研究,2015(8).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2021學年度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教改立項成果之一。項目名稱: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項目編號:lshh2020-2021jy1)。
作者簡介:鄭金珠(1993.10—),女,漢族,籍貫:遼寧朝陽人,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外語系英語教師,碩士學位,專業: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遼寧省莊河市 1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