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
【摘要】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與中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的結合日益緊密。在中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學科學習水平的提高,還能完善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其價值觀的有效形成。在中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開創全新的教學模式,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促進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習的結合,有利于語文學科教學任務和文化傳承任務的共同完成。
【關鍵詞】語文;文化;傳統;中小學;創新
前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文化產物,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在中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轉變教學模式,利用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改變和學習方式的創新,有助于語文學科學習效果的優化,也能讓語文教育向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一、加強語文誦讀,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誦讀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生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化經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中承載著文人墨客的優秀思想,承載著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地風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讓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具有較大的誦讀價值。在語文課堂中利用誦讀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文章,不僅能夠更好地了解文章所描述的社會背景知識,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況,還能感受閱讀文章的語言魅力和文化魅力,提高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
中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誦讀,應當從經典作品入手。經典誦讀內容一般包括古詩詞、文言文和優秀的文學作品。這樣的誦讀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堅持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給學生安排合理的誦讀任務,讓他們每天利用課前早讀的10分鐘時間,閱讀課本中的經典文化作品。準備一個誦讀本,將其中的好詞好句加以摘抄,有助于其未來寫作學習水平的提高。在誦讀過程中,學生反復接觸古詩詞內容,反復朗讀文言文。長此以往,語感的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消除閱讀理解上的障礙,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拉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像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詠柳》、《春日》這樣的古詩詞,描述著大自然的美好。在誦讀過程中,小學生能夠走進古詩詞所創設的情境,感受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像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論語》十則,在反復誦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論語中存在的精神力量,并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轉變成為自己的精神構成要素。
二、增加教學內容,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在中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關注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豐富。在以往的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有效提升。重視課本知識的講解,將基礎知識的夯實,語言素材的拓展,作為課堂教學主要內容和目標。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中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增設教學環節與其對應的教學內容。傳統文化在課堂中最快的傳播方式,便是有效的介紹。教師可以將介紹傳統文化作為語文課堂的必要環節。開拓學生的見識,提升學生的社會現象理解能力和語文學習內容理解能力。在每節課開始的前5分鐘,教師將這5分鐘作為傳統文化介紹固定時間。用這樣的環節,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從課本內容中提取,也可以從自己的課外閱讀內容中獲取。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介紹環節,展示自己的文化素養水平,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
像在學習《鄧稼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信息搜集任務,讓學生了解鄧稼先和與之相關的民族英雄。在課堂中,通過隨機抽取姓名的方式,讓一位同學上前分享他的課前文化內容搜集成果。像“鄧稼先是我國研制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也是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武器成功研制的重要貢獻人。他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除此之外,學生還會通過課前的信息搜集了解更多的民族英雄,這些民族英雄,可能涉及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領域,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通過新環節的設置和內容的引入,讓學生了解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文化知識、社會背景知識,有助于課堂學習難度的降低,更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文化。
三、改變教學方式,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教學方式的改變,與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變密切相關。過去的單向式傳播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形成。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加強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促進與語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雙邊互動活動。開展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當代中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成績不再是語文教學活動實施的唯一目標。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滲透傳統文化要關注中小學生的文化學習興趣,更要關注傳統文化內容與課本內容的聯系程度。在課本中挖掘傳統文化知識,創新教學手段,有助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滲透。
像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本中《孔子拜師》這一課時,教師要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孔子拜師故事相關的更多內容。幫助學生豐富閱讀學習內涵,成為傳統文化的主動學習者。
結語:綜上所述,在利用不同的方式嘗試中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創新,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將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作為當前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加強課前準備和課后反思,利用傳統文化和語文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契合點,推進語文教學優化升級,讓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成為優秀文化的認可者和傳承者。
參考文獻:
[1]張俊,劉愛霞,湯希蘭.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論壇,2020(40):37-38.
[2]胡翠.淺析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有效滲透傳統文化[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9):1071.
[3]李文靜.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4):31-32.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木瓜鎮水壩中學 貴州遵義 56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