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瓊
【摘要】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對高素質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在當今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好品行的人更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行為品德和思想意識,培養學生敬畏法律養成良好的人格修養。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創新教育模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初中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 課堂效率
【引言】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良好道德品德的關鍵時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開展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課程。同時這一課程對于學習的成長和發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初中這門課程十分重要,教師需要開展探索性的研究,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質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才能夠投入到課程的學習中。因此,本文就對如何激發學生興趣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進行了分析。
一、吸引學生注意力,開展生活化教學
道德與法治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教師在講解時如果僅僅依靠教材上的文案進行講解會十分枯燥,學生也無法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師講解與具體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才能夠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的真正意義。因此在課堂上就需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實踐,在課堂導入、課堂情境和課后作業上都能夠讓學生理解學習這些知識的真正意義,并且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自覺養成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
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將教材知識和時政熱點問題聯系了解當地的民族習俗。從生活角度出發以教材為支撐建立教學模塊,真正開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在現實生活中,道德與法治與生活密切相關,可以說道德與法治課的源泉就是社會生活,生活化教學才能充分激發道德與法治課的活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就會涉及到師長情誼,通過生活化教學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明白了師生交往和親情之愛。而在七年級下冊中《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發生矛盾需要有效的調節,而不是通過打架斗毆等這種行為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的模擬,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教師就可以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帶領學生了解我們的具體生活,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權利,而生命卻是最偉大的只有一次,需要我們敬畏生命,守護生命并感受生命的意義。只有讓學生真正領悟到生命的含義,才能在現實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
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在社區里有各種各樣的人,例如爺爺奶奶等老人、叔叔伯伯父母等長輩,哥哥姐姐等成人,他們每天都有著各自的工作,而作為學生的我們則需要努力學習。通過讓學生聯想實際生活,感受到道德與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轉變學生觀念,正確對待道德法治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現在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效果并不樂觀。結合實際,緊扣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設計一些游戲、競賽、講故事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興趣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這一單元主要講解了法律和法律的意義。在我們生活周邊就存在著很多體現法律意義的案例,如果教師課錢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故事,讓學生演繹出來,更能讓學生體會“無規矩不成方圓”,激發學生興趣。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規則在有條不紊的實施,交通規則保障出行安全,排隊保障生活秩序。
通過生活事例的講解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通過游戲、競賽聚集學生注意力,收集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加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
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的出現都會有法律約束,對于違反法律的人會受到法律的懲處。正是有了法律的出現保障了社會的安定,任何觸犯法律的人都將受到懲罰,所以才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保障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護航。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列舉生活中一些案件,比如那些偷盜、搶劫、打架的事情,讓學生了解這些具體情況以及后果使學生能夠敬畏反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融入一些視頻和圖片,吸引學生的觀賞興趣。但是所選擇的影片、圖片需要與學生學習的具體內容相結合。如我在導入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發現自己的第2課時《做更好的自己》時播放了《手語舞: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引導學生進行探討,歌曲給你哪些啟示?我們怎樣才能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使用教材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進入主題:我們要做更好的自己,既要接納自己的缺點,還有學會欣賞自己。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選取資源,選擇貼近初中生的相關案例彌補教材的短板,幫助學生更好的開展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不僅會提高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效率,還能讓學生在意識上潛移默化的受到良好影響。
三、開展實踐教學,用情境感悟激趣提效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實踐教學,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俗話說,演戲進入角色才能演出真情,學生學習也是如此。對于有些實踐性強、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表演法”可以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又能刺激學生積極參與,提高他們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
首先可以教師可以提前進行情景構建,在課堂內通過創建相關的情景,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遵守社會規則,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就可以編造一個舞臺劇:模擬交警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的情景。一些學生扮演群眾,兩名學生扮演交警,模擬處理事故和出行等情況讓學生感受,其他同學也需要做出評價。通過這種模擬情境的方式提高了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也在班級內更好地開展學習。其次可以進行實地感受,通過實地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影響十分重要。
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社會生活,也可以參觀一些博物館等場,讓學生了解道德和法治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只是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脫離具體生活不容易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深挖、創新,更易于初中生掌握道德和法治知識,同時提高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所以,進行實踐性教學拓展,通過模擬情境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意義,做到激發學習興趣,增進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益。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這門課程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程講解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對法治的敬畏之情,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冠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芻探[J].成才之路,2020(21):23-24.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合什鎮初級中學校 64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