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有效滲透傳統(tǒng)文化,可以令學生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達到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目的。基與此,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實踐進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幫助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滲透傳統(tǒng)文化,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tǒng)文化;滲透
前言: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語文教材中也包含著較多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和理念。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巧妙滲透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令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領悟的更加透徹,還可以令學生深刻的認識傳統(tǒng)文化,進而積極去學習。
一、結合古詩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元素
高中語文教材中,許多古詩中均包含傳統(tǒng)文化元素。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古詩同時,挖掘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進行滲透。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還可以令學生理解、認同傳統(tǒng)文化,進而充實學生的心靈。
比如,《峨日朵雪峰之測》這首詩,主要是描寫作者在登峰途中的感受,以及作者積極征服自己、最終超越自己的歷程。教師便可以提煉其中不斷進取的良好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在教學中滲透。教師可以先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下載人們攀登高山雪峰的視頻、高山的影像、以及朗讀此首古詩的音頻。授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高山的影像,并問學生:“同學們,高山的景色壯觀嗎?你們喜歡觀賞嗎?”,學生聽后,便會積極回答教師:“十分壯觀,喜歡。”之后,教師再說:“那你們有過攀登過雪峰嗎?”,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有限,通常會回答:“沒有,但有過爬山的經(jīng)歷。”。接下來,教師便可以說:“雪峰相比普通山峰具有更高的攀爬難度,同學們想不想去了解和感受一下呢?”。學生聽后,便會被教師的言語內容所吸引,并回答:“好的”。隨后,教師便可以一邊為學生播放古詩的音頻,一邊讓學生攀登高山雪峰的視頻。再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并問學生:“讀完這完首詩后,同學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并給學生五分鐘的自由討論時間。經(jīng)過討論后,一些學生會回答:“景色很好,但攀爬起來不容易。”、一些學生會說:“攀爬一定要有勇氣……”。最后,教師再加以總結和引導:“同學們,生活中應該要有作者攀爬雪山的精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你們說對嗎?”。學生聽后,也會認同教師的觀點,并會更加努力去學習,克服各種困難。
教師通過古詩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元素,來滲透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吸收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使學生對其產(chǎn)生高度的認可和理解,進而指導學生的言行更好的發(fā)展。
二、組織朗誦比賽滲透傳統(tǒng)文化
古詩是我國典型的傳統(tǒng)文化,包含的內容也比較寬泛。所以,教師除了挖掘古詩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來向學生滲透,還可以通過組織古詩朗誦比賽的方式來滲透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令學生進一步掌握其中的語文知識,還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古詩,拓寬古詩視野。同時,也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對《鵲橋仙》授課時,教師便可以在教授完相關的理論知識后,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進一步向學生滲透傳統(tǒng)文化。授課前,教師可以先準備有關牛郎織女的影像資料。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互動:“同學們,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嗎?”,然后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學生回答教師:“聽過”后,教師再為學生朗誦“七夕”、“綺疏遺恨”等古詩,使學生逐漸融入到古詩的意境中。之后,教師再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并讓學生先進行朗讀這首古詩:“纖云弄巧,飛星傳恨……”。接著,教師再為學生講述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相關的知識。當學生掌握后,教師便可以組織朗誦比賽,讓學生充分自我,并積極云朗讀。并且,教師可以讓學生不局限于此首古詩,古詩的內容相仿即可。這樣便會使學生積極去朗誦不同的古詩,并在朗誦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傳統(tǒng)文化。
另外,教師也可以用分組的方式,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練習朗誦,練習過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對壘。這樣也可以使學生積極去朗誦古詩,體驗古詩的魅力。當學生朗誦結束后,教師再組織學生以投票的方式,進行選舉表演朗誦優(yōu)秀的小組。并且,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便會令學生更積極學習傳統(tǒng)文化,并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深挖文本涵義滲透傳統(tǒng)文化
高中語文教材中,許多文本背后的涵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也包括較多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的同時,可以深挖文本的涵義,來有效向學生滲透傳統(tǒng)文化,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師在講授《屈原列傳》這部分內容時,便可以先讓學生對作者有深刻的認知,然后再結合文本內容,來向學生滲透熱愛祖國的理念。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說起:“同學們,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吃什么食品呢?”。學生便會回答:“吃粽子”接著,教師再說:“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學生會說:“這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然后,教師再對屈原的背景加以介紹:“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接下來,教師便可以先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內容。并且,在講解其中的詞句時,進行翻譯。這樣便會使學生對課文的含義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便可以有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領悟到更深層的涵義。教師可以先這樣問學生:“屈原的著名的一個代表作《離騷》是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當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內容,并回答教師:“他是一個具有強烈愛國心的忠臣。”。接著,教師再對學生說:“屈原值得我們世代去紀念,所以我們也要愛國,同學們說對嗎?”,學生便積極回應教師,并加深愛國的情懷。
教師通過深挖文本涵義的方式,來滲透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感染,更好傳承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使學生深入去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同時,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相關的習俗更廣泛的了解,進而更加熱愛祖國。
總結:
總而言之,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精髓,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令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還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深挖教學素材,并結合教學素材,使用不同方式來進一步滲透傳統(tǒng)文化,才會收獲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飛雄.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J].課外語文(上),2021,(2):47-48.
[2]史鴻銘.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滲透策略[J].課外語文(上),2021,(2):23-24.
浙江省諸暨市湄池中學 3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