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涵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fā)展推進的背景下,小學中段語文學科也應在此趨勢下做出革新。教師應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jié)合,以豐富多樣且新穎的教學方法,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激發(fā),為其營造相對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進而推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
關(guān)鍵詞:新課改;小學中段語文;高效課堂
前言:
語文是小學中段最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學好語文,對于后續(xù)的學習將是一大助力。但當下多數(shù)語文教師并未改變教學理念,依然沿用說教模式為小學生傳授知識,這樣收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故而,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究建構(gòu)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及語文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一、加強師生互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無論運用哪種教學方法,首先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然而相對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就當下小學中段語文教學而言,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以說教模式講解語文知識,這就導致本就活潑的小學生要面對枯燥的課堂及沉悶壓抑的學習氛圍,無法將自己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最終學習質(zhì)量及教學效率都會止步不前?;诖朔N情況,語文教師應在授課的過程中,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放松,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強化對語文內(nèi)容與知識的理解掌握。進而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及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構(gòu)建活力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例如在《大自然的聲音》一課中,全篇課文主要以人格化的描寫手法,并加以大量形象鮮活且生動的語句,從風、水及動物三方面入手,突出了大自然聲音的美妙。那么在語文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先不讓小學生打開課本,而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以一則大自然的紀錄片開展本課的教學,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之上,并提出相關(guān)問題?!巴瑢W們,你們是否認真聆聽過大自然的聲音?”“誰能分享一下自己聽到的大自然都有什么聲音?”“這些聲音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就會有高漲的情緒,并積極踴躍的發(fā)言,課堂氛圍明顯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然而小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下,能夠放松身心,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與知識的理解掌握,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二、善用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中段的語文學科教學中,由于受學生年齡及性格的影響,他們在學習上還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識,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然而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此并不注重,也不善于引導小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只能通過聽講的方式去被動接受知識,往往難以真正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與中心思想,對于語文相關(guān)知識也掌握的不扎實。因此,教師若想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要善用教學情境去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將其帶入一定的情境中,讓學生有不同的教學體驗。這樣不但能強化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其語文綜合能力,還能對課文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對其中的內(nèi)涵與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領(lǐng)悟,進而促進小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讓小學中段語文課堂變的更加高質(zhì)高效。
例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本篇課文是按照作者游覽的先后順序進行描寫,將一路上的風光勾勒的十分清晰。然而,小學生對于這類游記并不感興趣,在學習只也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這就導致知識掌握的不扎實,教學效率也差強人意。對此,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究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提出有針對性及目標性的問題,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引導其自主學習。教師切記提問要圍繞文本主題及中心思想,如:溪流有什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說溪聲會變換調(diào)子?雙龍洞與溪流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為什么說山是粉紅色的?山上的沙土是什么顏色?作者把洞內(nèi)比作什么?洞內(nèi)有多大?溪流的變化說明什么?提出這些圍繞主題的針對性問題,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望,目的在于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加深記憶,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進而促進小學語文綜合能力及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運用信息技術(sh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已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其中信息技術(shù)包含豐富的形式,如電子課件、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突破諸多束縛,帶給小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信息技術(shù)的運用能將教材上的內(nèi)容與知識以視頻、圖片、音頻及動畫等形式呈現(xiàn)給小學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及興趣愛好。同時能快速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小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夠更加扎實。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信息技術(shù)引入到課堂,并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相關(guān)的教學資源,再以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以助力小學生能夠高效的學習,進而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及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主要按日出的時間順序進行描寫,突出了幾種不同的景象,進而展現(xiàn)了日出這一奇觀。那么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由于見過日出的學生極少,見過海上日出的學生幾乎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若是一味以說教模式進行講解,小學生也無法體會其中的壯觀景象。因此,教師就應運用信息技術(shù),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與本課相符合的教學資源,如視頻或圖片,再用多媒體展示給小學生。使其通過觀看視頻有更直觀清晰的視覺體驗,帶給小學生更加震撼的心靈沖擊,使其能置身于其中之感。這樣運用信息技術(shù),能快速將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充分激發(fā),使其能將自身帶入到一定的場景中,更深刻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境,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及素養(yǎng),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質(zhì)高效,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總結(jié):
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究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善于運用信息技術(shù)及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其自主學習,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全身心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進而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及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喬建平.高效課堂教學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探討[J].學周刊,2021,3(3):125-126.
[2]劉亞麗.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gòu)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40-41.
浙江省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小學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