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濤
【摘? ? 要】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今時代,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美、勞這五大方面全面發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終極奮斗目標,也是開展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在下文中,筆者將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滲透?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48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因為小學正是學生初次接受文化知識的重要階段,同時小學也是學生塑造人格、培養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所以每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小學時期的教學工作。在小學階段,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備受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都極為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語文和其他學科的最大區別在于,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諸多層面的內容,即語文教學不僅只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應該基于課本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簡要闡述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給學生樹立榜樣、在課堂導入中引入德育內容以及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
一、給學生樹立榜樣
在德、智、體、美、勞這五大板塊的教育中,德育是開展其他教育工作的基礎鋪墊,只有在保證德育教育的同時,才能促進教師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德育教學工作,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的教育方針。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化,教育相關部門開始提倡教師應積極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和文化內容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的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而縱觀小學教學過程,筆者認為在語文教育的加持下教師更易于滲透德育教育,并且教育相關部門也倡導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融入德育教育。簡單地說,德育教育指的是教師給學生傳授道德品質教育,并引導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以及美好的精神品質的一種教育形式,而如何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卻是每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德育是一種引領學生端正思想態度和行為表現的教育形式,語文教師作為德育教育的執行者,其滲透德育的前提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由于小學生缺乏和社會的接觸,在小學生的生活中和他們頻繁接觸的對象只有家人、同學和教師,并且據相關數據顯示,學生和教師接觸的時間要遠遠多于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因此很多學生都尤為關注教師的言行舉止,有些學生甚至具有效仿教師的傾向,即他們會模仿教師的言行。作為一名教育者,教師應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向學生展現出最為優秀的一面。
要想給學生樹立榜樣,教師則應該時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勿在學生面前出現不良言論或是不得體的舉止行為,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還會使得部分學生模仿教師的不良行為,從而阻礙德育教育的進程。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和質疑能力,教師只有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教育學生,才能使其教育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很多語文教師會教育學生做一個愛護校園環境的學生,然而據觀察,部分教師并不能遵守愛護校園環境的規則,這主要體現在這部分教師會隨意踐踏學校草坪,教師的這種舉止不僅會影響校園美好環境的建設,還會影響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接受度,有些學生甚至會反問教師“為什么老師就可以隨意踐踏草坪?”從而嚴重影響德育教育效果。基于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并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身上的美好品質,從而為德育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課堂導入中引入德育內容
一般情況下,很多教師都是基于教材中的課文開展教學工作,雖然小學語文的課文篇幅較短,但一篇課文中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范圍也較為寬廣,其中不僅包含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還包含學生情感教育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在教學小學語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字詞句內容,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可以基于文章的感情基調進行課堂導入,并且在導入環節引入德育內容,這樣學生們便能在上課伊始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教學《游子吟》這首詩時,教師便可以在上課伊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即要求學生想象假設他們要外出一段時期,母親會說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能體會到,在他們和母親分開的這段時間中其母親對他們的不舍之情和思念之情。
德育教育是一項聯系于生活的情感教育,如若教師直接給學生灌輸德育教育,勢必很多學生都不能深受啟發,所以教師應采用間接引導的方式進行教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深沉的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敬愛之情。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很多學生都會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但大多數小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的注意力較為集中,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導入環節并基于實際教學內容給學生呈現德育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這樣不僅能為學生的個人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還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縱觀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不難發現德育教育也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內容才能體現語文教學的意義,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且個性化的語文教學內容。
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形式,適宜的德育教育能為學生的成長過程增添光彩,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但對于年齡尚小且社會經驗不豐富的小學生來說,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犯錯并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依筆者的觀點而言,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不能改正錯誤。很多小學生雖然經常犯錯,但由于他們尚未建立自己獨立的認知結構,因此很多學生并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學會揚長避短,并且每一次的反思都能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當然在學生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度采用說服教育的方式給學生灌輸德育教育,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鞭策學生不斷完善自己。
總而言之,進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重視的一大教學任務,當然要想保證德育教育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將其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通過間接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江雪貞.樹立“德育榜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德育教育[J].中華少年,2018(13): 247.
[2]袁之鑒.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德育導入法[J].成功:教育,2017,000(016):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