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樹勤
【摘? ? 要】中華民族具有偉大的勞動精神,并且勞動也推進了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要想體現教學的意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勞動教育的教學工作。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勞動教育的效果,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和學科內容有機融合。在下文中,筆者將淺議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勞動教育? 寫作? 演講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25
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和勞動習慣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目標,并且也成為了各個學?!敖虝恕钡囊淮笾匾笜?。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中,人們對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視度開始提高,同時也對教師所執行的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門要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扎實地掌握課本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具有勞動的精神,并深知勞動的重要性。和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學科,因此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
一、教師應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推進和深化的過程中,教育相關部門明確提出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這雖然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同時也豐富了語文教學內容。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苦惱如何將語文教學內容和勞動教育融合起來,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沒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勞動是創造財富、創造資源和創造價值的過程,如若沒有前人的辛勤勞動,我們就不會擁有今天的生活,只有引導學生們重視勞動,才能體現教育的意義,才能確保社會處于不斷進步的狀態,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不斷探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的方法,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教師都應該確保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然地接受這兩大板塊的內容。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都是以課文為載體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雖然大多數初中語文課文的篇幅并不長,但一篇課文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較多,即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等諸多內容,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順勢引入勞動教育。
通過分析初中語文教材,筆者發現其中包含較多和勞動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并在適當環節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和勞動相關的內容。例如,在講到《范進中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分析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后的變化,在范進中舉之前,其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部耗費在科舉考試中,卻屢試屢敗,從而導致其處于窮困潦倒的狀態;而范進中舉后,其家庭狀況得到了改善。在對比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后的兩種生活后,很多學生都能認識到幸福需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得以創造,待學生們對勞動的意義有初步認識后,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深入講解勞動的重要意義,為了促進學生能從內心深處重視勞動,教師可以采用舉例的方式論證勞動對人們生活的積極影響,當然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舉例缺乏勞動環節的消極影響。比如在講到《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雖然身材高大,但他每天都無所事事,甚至學會了“竊書”,從而導致其只能得到窘迫的生活。在分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學生都能通過間接教育的方式接受勞動教育,并樹立勞動價值觀。由于初中生具備一定的學習接受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課文的過程中采用融會貫通的方式引導學生接受勞動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應在上課之前精心備課,深入研究課文內容,并選用妥當的方式將勞動教育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能感受到課文內容和勞動教育的一體性,這樣才能體現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融入性。
二、教師可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
聽、說、讀、寫是教學語文的基本環節,這四大環節存在相互促進且相互影響的關系,并且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寫作是一個輸出信息的過程,而閱讀是一個輸入語言信息的過程,因此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寫作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隨著教學階段的上升,其教材中所包含的寫作內容也隨之增多。在初中階段,教育部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高效地完成作文寫作,還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體現寫作教學的意義,因此在教學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滲透勞動教育,使得學生能在其所寫的文章中體現勞動價值觀。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明曉的是,雖然可以輕松地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但要想保證滲透效果,教師則應該采用優良的方法進行滲透。
從寫作教學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教師不必直觀給學生灌輸勞動的重要影響,相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和勞動相關的資料,在學生分析資料的過程中,他們會積淀一些對勞動的看法,因此教師便可以給學生布置以勞動為話題的作文。通過書寫和勞動相關的話題,勞動的概念不僅能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內心,還會助力于學生表達對勞動的真實看法,因此在批改作文后,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對勞動的認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學生才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對象,只有教師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從而保證所滲透的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三、教師可在班上組織演講活動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方式何其多,除了上文中闡述的那兩種,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演講活動的方式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通過演講的方式表達對勞動這一活動的敬畏之情。經過小學六年的教育,很多初中生都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經驗,并且也具備演講的能力,在班上組織演講活動,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相比教師一遍遍地給學生講解勞動的重要性,通過組織演講活動的方式更能促進學生內心受到啟發,還能使學生端正對勞動的態度,進而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要想保證勞動教育的效果,教師應組織以勞動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在反復傳播勞動教育概念的語言環境中,才能激發學生進行勞動的斗志,才能促進學生養成勞動的習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一大重要舉措,每位教師都應該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機地將勞動教育融入在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們能輕松地進入學習的狀態,進而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符禮科.在初中語文文本教學中浸潤勞動意識[J].四川教育, 2017,000(011): 24.
[2]劉軍.利用學校資源,以勞動教育促進作文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1):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