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都霞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為開展更加高效的教育活動,則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幼兒的學習特點,開展與幼兒思維、認知規律發展相契合的教學活動。在3-6歲時期,正是幼兒愛玩的階段,其好奇心與動手能力的發展也是其學習的內在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區域活動應運而生。然而縱觀我國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便會發現我國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此影響區域活動的效果與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圍繞“農村小規模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這一主題展開進一步討論。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區域活動;問題;解決
前言
隨著教學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對其給予了高度重視。針對幼兒園教育來說,區域活動作為幼兒一日生活的必備活動,自然得到教師與家長的更多關注,期望能夠通過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同伴交往等能力的綜合發展。然而在當下農村幼兒教育中,在區域互動開展方面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接下來,筆者將針對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展開詳細論述,具體如下:
一、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活動項目分配缺乏指導性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其參與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在不同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互動來參加。在各項區域活動中,最受幼兒歡迎的便是“積木搭建區”與“娃娃家”,而“科學區”與“讀書角”等區域活動卻鮮少得到“問津”。如此一來,在幼兒的偏好下,“科學區”與“讀書角”等區域活動難以發揮其教育優勢,幼兒在“積木搭建區”與“娃娃家”等區域活動中還會出現擁擠、爭搶玩具的情況。
(二)區域活動中教師定位出現偏差
眾所周知,開展區域活動的目的便是為幼兒提供自由操作、自由活動空間,以此促進幼兒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成長。因此,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有著絕對的“主體”地位。然而在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卻常常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即教師在區域互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幫助過多,進而使得幼兒總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缺乏獨自決策、獨自解決問題的空間,沒有很好的體現出區域活動的“相對自由性”以及“獨立思考性”,由此影響區域活動開展效果。
(三)區域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出現斷層
區域活動的開展,都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而來的。可以說,每一項區域活動,都有其獨特的教育意義。于此同時,區域活動又是為其他教育活動的開展而設立的。如此一來,則需教師在區域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中建立聯系,以此為后續教育活動打下基礎。然而現階段農村區域活動的開展卻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環節,失去了區域活動的部分意義。
二、農村幼兒園區域互動出現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科學合理分配各個區域活動項目
針對區域活動項目分配缺乏指導性這一問題,若想得到有效改善,則需教師重視對與區域活動項目的分配。雖然區域活動是按照幼兒自己的興趣來自行選擇的,但幼兒興趣并非單一的,教師應根據對幼兒的觀察,引導其參與到其他區域活動中。例如,經過觀察,發現幼兒對“娃娃家”和“科學區”都很感興趣,但每次幼兒都會選擇“娃娃家”,此時教師即可加以引導,鼓勵幼兒到“科學區”進行活動。
(二)重新明確、優化區域活動中教師定位
針對區域活動中教師定位出現偏差這一問題,若想得到有效改善,則需教師重新明確、優化區域活動中教師的定位,讓教師意識到幼兒才是區域活動中的“主體”。教師需要做的,更多像是一名“觀察者”、“指導者”的角色。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教師不宜過多參與其中,而是應在一旁觀察,而后分析幼兒的互動思維,為后續教學做準備。或者是在幼兒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是加以幫助指導。
(三)在區域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中建立聯系
針對區域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出現斷層這一問題,若想得到有效改善,則需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與其他教育活動中建立一定聯系,在區域活動中融于其他教育元素。例如,在“積木搭建區”這一區域活動中,教師即可在活動中讓幼兒懂得謙讓玩具、與伙伴分享玩具、尊重他人搭建成果的道理,培養幼兒形成謙讓、分享、禮貌的好習慣,由此實現區域活動的最終目標。
總結
總而言之,幼兒園教育作為教育基礎階段,其發展道路必將是曲折的,發展方向必將是前進的。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對此,我深表贊同。雖然現階段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定不足,但“上有問題,下有對策”,相信在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情況下,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定能開展的更加完善、更加順利,為幼兒提供一個更加舒適、更具教育意義的活動場所,讓幼兒在幼兒園快樂的活動、成長,為幼兒留下一段快樂的幼兒園回憶,讓幼兒園教育為幼兒成長道路打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孫梅花.淺談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區域活動[J].亞太教育,2019(08):34-35.
[2]王紅飛,王景芝.農村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0(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