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顏萍
摘要:如今,“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勢之處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知,尤其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既飽含趣味性,符合該階段學生的性格偏好,又以生動形象的知識解讀簡化了學習難度,同時以海量的資源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其應用價值與獨特魅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類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相對來說學習難度較高,學生在學習應用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因此,為解決小學數學課堂中“教”與“學”的各項問題,筆者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深入探究了“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優化路徑,以期對各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聯網+;教學路徑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學科,具有明顯的應用性特征,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與其余小學學科相比,小學數學課程設置的知識點理論性更強且更加抽象化,學生學習時難度較高。信息技術手段是當前廣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具備生動化、具象化、高效化等優點,運用到基礎學科教學中是非常契合的。一些研究也表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智慧教育環境下掌握更多數學知識,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也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與實踐運用能力的形成。
一、當前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中存在的“教”與“學”問題
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已經意識到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的引進對教學大有裨益,但在實際運用時仍然缺乏創新性與技巧性,例如部分教師雖然在課堂中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等技術手段,但僅僅是把課本中內容搬到了課件中,缺乏實質有效的教學內容與教師自身的獨到設計。學生在進行多媒體學習時實際與課本學習無異,學習效果并無提升,反而造成信息技術的閑置與浪費。從學生角度來看,小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平時又比較貪玩、好動,在需要動腦思考的數學課堂中,欠缺自制力與專注力容易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遺漏重要知識點的學習,在接下來新知識點的學習中大多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容易由畏難轉為排斥,這對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路徑
(一)與教材內容深度結合,增添課堂學習的趣味性
先進教學手段的引進不僅是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之所需,也受當前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影響,現今的小學生好奇心更盛,且在生活中通過互聯網接觸到豐富多彩的信息,已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之處與教材內容結合,化繁為簡,化枯燥為趣味,逐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
以筆者實際教學為例,在講授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生活中的負數”相關知識點時,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展示了負數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例如古人就將日常生活中的收入記為正,支出記為付等等,由此將學生們帶入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究活動中。接著,筆者播放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片段,如“天氣預報中,北京的氣溫是零下5度到5度”、“進入電梯后,地上五層按5,地下二層按-2”、“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等等,學生們驚訝于負數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在接下來的自主活動中保持著高度的積極性與專注力,對負數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梢?,對教材內容進行趣味化、生活化演變能直接性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信息技術手段則能讓演變過程更加生動自然,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利用互聯網海量資源,拓寬學生學習視野
現代化教育理念不再局限于將學生培養成只會做題的機器,而是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利用習得的知識與形成的能力更好地感知生活、指導實踐。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與各項能力的培養顯然重于單一知識的灌輸。而僅靠教材內容的講授顯然難以達成上述目標,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發散到更多課外知識點的學習,使學生既能學精又能學廣,獲取互聯網上的海量課程資源就是拓寬學生視野、豐富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學生意識到數學課堂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新知識出現,學習積極性也會上升。
例如,在“年、月、日”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本課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理解一年有12個月及每月天數,并熟練判斷大小月,形成對時間單位的全面認知,總體教學難度不高。在系統地梳理講解課本知識點后,筆者又進行了知識點的延伸,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首先,筆者提問“同學們能說說2018年至2021年間讓你最印象深刻的大事件嗎?”,學生們都積極作答——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等,筆者便利用互聯網搜索并播放事件發生的具體場景,通過觀看每個時間節點所發生的大事件,學生們對于時間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同時也體現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即突破時空限制、包含海量資源、記錄完備信息等等,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諸多便利。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鞏固所學知識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效延伸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例如,教師可將下節課中的重要知識點制成微課視頻,課前上傳到班級群中,供同學們下載預習。課堂中,學生們對于學習內容有了一定把握,能更好地與教師互動,重點理解預習過程中的疑難知識點,課后學生在做題時若有對當堂知識點概念模糊的情況,也可重新觀看微課視頻復習鞏固。此外,教師還應發揮好班級群的作用,在線為學生講解知識、答疑解惑,在課堂之外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拓學習視野,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小學數學教師可參考本文歸納的三種方法將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進一步發揮,促成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素質的雙重進步。
參考文獻:
[1]朱曉勇.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11):8-9.
[2]聶宜東.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應用的有效性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