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云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各學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其中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幾大板塊,而閱讀在幾大板塊中也是占據極為重要的空間和地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近年來教師教研所探討的重要問題,閱讀水平直接關乎寫作水平,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往往能體現出其識字能力、理解能力及專注力等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對小學生閱讀的改革與創新尤為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小學教學中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創新閱讀
引言
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面臨種種問題,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讀一讀就跑神,遇到不認識或者不能理解的字,面對長篇閱讀時感覺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學生,成為阻礙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而教師此時就應該積極、正向地從多方面進行引導,鼓勵學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尋找閱讀的興趣,帶著問題或者帶著目的去進行閱讀,不把閱讀看成一個繁瑣而又無聊的任務,如此才能擺脫機械閱讀的桎梏。
一、教師注重課內閱讀的引導
教師往往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生活的主體,教師如果能使課堂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勢必能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導學生獨立閱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同樣,小學閱讀也是學生閱讀的啟蒙階段,每位小學生性格特點、成長環境的不同也造成了學習上的個體差異。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開始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只是有的學生讀得進去,而有的學生讀不進去,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以一篇范文為例,用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方式把學生帶入到閱讀的文章中去,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然后再鼓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閱讀,閱讀后可以進行師生交流討論,加深閱讀印象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如此使閱讀帶給孩子的利益最大化。
2.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
學生閱讀容易走向機械化,很多學生在機械地讀完一篇文章后往往一頭霧水,體會不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感受不到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樣無疑是白白浪費了寶貴的閱讀時間。課內閱讀中,教師往往可以在閱讀前為學生布置任務,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學生懷有目的性,閱讀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去尋找答案,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恰恰也就是感悟閱讀的過程,如此閱讀才不會使學生讀完一篇文章而不知所云,學生也能從真正意義上自我尋找到閱讀的妙趣所在。
二、教師開發課外閱讀的延伸
與課內閱讀相比,課外閱讀更具有靈活性、多樣性等特點,很多學生對課外閱讀感興趣,基于學生可以從課外閱讀中了解課堂所了解不到的知識或常識以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與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課外閱讀的能力也能帶動課內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該同樣重視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1.尋找閱讀興趣點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就好比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一樣。有的學生對天文地理感興趣,有的學生對人文科學感興趣,有的學生對社會歷史感興趣……總之,無論是哪一方面,只要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興趣點出發,就可以帶動課外閱讀的興趣,亦能使閱讀成為興趣的一部分。
2.擴大閱讀興趣點
閱讀是一個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的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閱讀,而閱讀中必然會出現全新的內容,這無疑就使學生增加了新的興趣點,學生順著新的興趣點再去進行探索和發現,使得閱讀逐漸走出自己原有的狹小空間,學生獲得更多新知識,開闊了視野,體會了樂趣,形成了閱讀的良性循環。
三、閱讀與生活相結合,全面實現“創新閱讀”
課本中的知識來源于生活,閱讀中的內容也同樣來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書,無處不體現著人類的智慧與生命的哲學。學生除了接受課堂學習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學到許許多多的道理,而閱讀同樣是學生學習道理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在學生閱讀中應該引導學生把閱讀與生活結合起來,在閱讀中尋找生活的影子,如此方能加深對閱讀的理解。閱讀也需面臨改革與創新,不僅是內容上的創新,更是方式上的創新,新型閱讀更能引領學生的思考,陳舊的閱讀方式遲早會被社會和學生所淘汰,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我們要培育的是創新型的人才,“創新閱讀”的潮流勢不可擋。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學校教育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使孩子更好地獨立閱讀、獨立思考,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全面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方針,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使學生不再覺得閱讀是一種負擔,甚至有些學生可以將閱讀作為一項業余愛好,而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勢必帶動寫作能力的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兩大板塊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也為初高中語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平強.體驗:語文閱讀能力的生長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例談[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31(05):34-38.
[2]李生瑞.點亮閱讀之燈開啟智慧之門——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名師在線,2020(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