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
摘要:小學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不管是考試的分數要求還是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用數學來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如何學好數學是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如何教好學生,讓學生提起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對數學的樂趣,是教師應該不斷思考與找尋解決方法的目標。在小學的學習中打好基拙,對今后的學習受益匪淺。教師要杜絕傳統教學方式中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不單單是一味地做題,套路性做題,而是按照新課改教育改革的要求,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指導。研究生活化數學教學的優秀策略,多元、高效的教學觀念,讓小學的數學水平得到質量上的飛躍。
關鍵詞:小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在社會生產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而學科的應用價值也在不斷凸顯。在這一前提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數學教學實踐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小學生思維發展能力有限,對于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有著直觀的感知,教師則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的學習相對較為簡單,是初步將學生引入數學殿堂的臺階。在這個階段,教師主要教授學生包括數的基本認識、對圖形的理解、四則運算、簡單的長度計算以及單位的換算等,是為了給初中、高中、大學以及更高的學習階段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數是什么樣的,該怎么理解幾加幾等于幾,什么是正方形、多邊形,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符號使學生產生畏懼,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心理現象。學以致用、格物致知,對數學的學習就需要如此,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以生活中的經驗與已學習到的知識為出發點,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改革要求進行解讀,對數學進行認識,把抽象的知識變為所熟知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學習。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引入生活元素,豐富數學教學內容
根據數學教學經驗發現,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越緊密,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就越準確,對知識的運用也越靈活。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些數學現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素材,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的體驗和理解,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講解“乘法”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整合,設計思考內容:學校洗手間的一些水龍頭經常出現“長流水”的現象,假設每個水龍頭平均每天會流失63立方米的水,某生通過一天的觀察發現學校共有5個水龍頭存在“長流水”的現象,請問這樣一天大約會浪費多少水資源?學生在生活案例的引導下,踴躍發言,并很快給出了“63×5”的式子,教師也趁機引入“一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知識,并與學生共同分析研究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逐漸將視角轉移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在教師的啟發下,結合所學的乘法經驗,嘗試計算,進而完成了數學學習任務。教師在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計算方法后,再一次回歸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結果說一說“長流水”這一現象所造成的水資源浪費,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杜絕浪費、節約用水。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豐富課程資源,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練習題目生活化
教師在進行課后題目的布置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多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題型,不求量大,而是讓學生多接觸到一個知識點多樣的解答方式。鼓勵學生不斷地、多角度思考問題,學會舉一反三,同時,在教師講解之后,督促學生自發地進行聯系、掌握。以一個例子來說:在學到時間時分秒的計算時,不單單地只學習一種單位的換算,而是應該在相關聯的地方多想一步。1分鐘是60秒,1小時是60分鐘,那么1小時是多少秒,1刻鐘是多少分鐘,多少個1刻鐘是1個小時;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學生還可以接觸到哪些其他的關于時間的計量方式,如果不明白的話,是不是可以回家看一看家里的時鐘,想一想家里的鐘表是怎么樣變化的。
3.引導實踐應用,促使學生感悟數學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應用的過程中存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發現一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過于機械,只會用數學知識回答試卷上的問題,而不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更無法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主動思考。針對此,在生活化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打破數學課內知識學習的框架,利用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指導學生研究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從而在拓展應用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在講解了“圓”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仔細觀察運動場中跑道的彎道部分,你會發現外圈比內圈要長,這是為什么呢?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開課外互動,探究跑道中包含的數學現象,并探究起跑線的設計方法。在實踐中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操場,分組合作親自測量,記錄跑道各個部分的數據,重點測量彎道部分的長度,然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給出答案:因為環形跑道中,彎道的外圈的半徑大于內圈的半徑,圓的周長與半徑成正比,所以彎道的外圈比內圈長一些。在這一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綜合的鍛煉和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比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的缺陷,多元化研究生活數學教學的方案,讓數學能被學生更容易地接受。進行生活學習的研究,尤其是小學數學思維逐漸形成的這個基礎階段上,務必要找到更適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特點的教學方式。在每次進行階段化的數學學習與講解之后,進行整體分析,舉出生活中的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觸手可及,完成學生的數學生活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馬祥.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中國農村育,2020(22).
[2]陳勝葉.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讀寫算,2020(17):1.
[3]羅發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新課程(中),2019(12):54.
[4]于光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