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惠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會講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容,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大部分語文教師漸漸地意識到,在語文課堂上凸顯“語文味”的重要性,并著手為打造“語文味”課堂做出了相應的措施。本文根據素質教育下,開展“語文味”課堂的有效方式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文味;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幾年小學語文中經常提到的詞“語文味”,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熱門討論的問題。“語文味”其實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可以更好的表現語文這門學科,發揮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緩解語文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實踐時,可以借助不同措施,實現“語文味”,不斷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措施。因此,對“語文味”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討論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1.讓語文教學充滿“故事味”
通過小學語文教材,可以發現大部分課文內容都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因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故事教材占據了課文內容的一大部分,因此,現在小學生的語文課也可以當成“故事課”。通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們可以看出來,學生對故事類文章有著很大的興趣。課文教材已經為語文教師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作為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故事加以重視,利用故事的趣味性、知識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故事味”的氛圍內,更好的學習語文這一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對知識的學習、了解常見途徑就是通過聽故事,小學生在成長環境中,會利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聽故事。但是課文教材中的故事畢竟有限,因此,教師需要拓展教材,搜索一些優秀的故事,在上課時,利用音頻、視頻、口述等方式將給學生聽。
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則故事之前,可以先給學生播放這篇故事的視頻,讓學生先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讓學生了解故事的結構。可以讓學生了解蝌蚪的蛻變過程,看看小蝌蚪先長出什么,后長出什么,幾天后消失了什么。通過幾個小問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讀到的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培養學生的敘述能力。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講故事大賽”,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或者讀到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味”的譽為課堂中,快樂地學到知識。“故事味”的語文課堂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好的體現課堂的“語文味”。
2.讓語文教學充滿“語言味”
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盡的,漢語是世界上情感最為豐富的語言,不同的環境下相同的一句話,會呈現不同的意思。漢語傳承了幾千年,其蘊含的文化精髓是無窮無盡的,是值得去品味和學習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關于語言技巧的方法,還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味”,讓學生感受到語言能力的力量和魅力,更好的體現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在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在教材中的占比也是較大的。因此,在語文教學時,古詩詞也是十分重要的。古詩詞類文章是比較有節奏與韻律的,因此,教師想要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中的韻律以及美感,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故事的韻味。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挑選幾篇押韻、故事請強的古文。比如《涼州詞》、《題西林壁》、《浪淘沙》等,讀起來朗朗收口,韻律極強的古詩文,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就可以慢慢的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內容。為了讓學生了解語言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帶領齊讀、學生自己朗讀、配樂朗讀、誦讀等,或者利用游戲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語言味”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游戲中盡情的表達,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多姿多彩的“語文味”語言課堂。
3.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情味”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課中大多數都是主觀類問題,比較有“人情味”。并且在學習一些“愛國類”“家庭類”“友情類”等文章時,學生還可以理解什么是愛國、友誼、親情等情感。語文作為各式各樣知識的載體,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關于這個世界的感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再不失去語文本質的前提下,加強語文教學中的“人請味”。
例如,教學《爬山虎的腳》時,許多學生在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標題時,會感到好奇。吸引學生在通篇讀完之后,學生會產生很多的疑問,比如爬山虎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爬山虎是植物,為什么要用“腳”來形容呢?有一些問題,語文教師有可能也會不是很了解,但是又不能冷漠的回絕學生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發動學生,去尋找課外資料,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在不打擊學生求知欲的同時,又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了“人情味”。雖然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但是教師的態度,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身為“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生活中也要給學生一絲“人情味”。
4.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熱情
小學語文教學中,突出“語文味”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解,很難保證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感官刺激也過低,更不要說建立“語文味”的課堂了。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習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比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利用兒童詩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語感。兒童詩一般簡潔凝練、通俗易懂,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語感,并感受其中的情感,還可以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借助兒童詩,讓學生更好的運用自己學習時學到的知識,還可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可以選擇幾首代表性的詩句,利用多媒體呈現其中的畫面,借助多媒體的畫面、音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文味”得到體現。
結束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味”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緩和教學氛圍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故事味”的方式,讓語文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通過”語言味“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人情味“的方式,讓學生對世界產生不同的感知。在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全面挖掘,不斷的優化、更新教學方式,提升語文教學的綜合質量,讓語文教學充滿”語文味“。
參考文獻
[1]林玲.讓小學語文課堂富有“語文味”的策略分析[J].當代教研論叢,2020(04):43-44.
[2]林曉靜.回歸語文本身,突出小學語文教學的“語文味”[J].中華少年,2019(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