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小學開展創客教育,有更廣闊的教學場景,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通過選擇、思考、決策、動手,讓學生實現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農村小學;全面發展;創客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4-0006-02
引? 言
“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融合的產物,它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能夠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體現[1]。目前,創客教育在教育領域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有利于教育品質的提升,是對傳統教育的有效補充,但受到條件限制,在農村地區仍處于初級階段。創客教育在農村有更廣闊的發展天地,因為農村學生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強烈的渴望,對塑造美好生活具有較強的積極性,這是一種遏制不住的力量。農村學生需要能為他們賦能的新技術,以實現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激活與美好生活相關的創造力,從而積極參與、激情投入,通過創客教育發展多樣性和可能性,得到不同的生命體驗[2]。本文對福鼎市秦嶼中心小學創客教育的開展情況及做法展開探討。
一、新——新設備創建需求
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是人的本能。新事物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特別是農村學生,他們在未接觸過且能自己動手展開探究的新“玩具”時,迸發出來的激情足以讓其點燃創造火焰,成為學習者、創新者、發明家[3]。學校在2017年開設的3D打印筆課程,深得學生喜愛,每次70分鐘的課程總是要上到90分鐘,就是為了讓學生能愉快地完成作品,讓學生專心致志、興致勃勃地進行創作,激發其學習興趣,點燃其動手造物的火苗,培養學生與技術之間的感情,讓作品成為學生的名片。隨后,2018年學校開設了編程機器人項目;2019年開設了mbot和程小奔的兩個小組,并成立組織機構,制訂發展規劃。學校創客教育雖然剛剛起步,但吸引了很多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項目逐漸豐富,參與學生逐年增多,很多教師參與了項目的探討和實踐。通過該項目,學生的創作需求得到了滿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轉變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提高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深入探究知識本質的能力。
同時,學校依托省教改示范建設性項目,在市教育局電教站支持下,加大經費投入,打造70平方米開放式創客空間——龍門創客空間,不僅有創客作品展示,還配備了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等設備,營造“開放”“綠色”“共享”“合作”的環境和氛圍。龍門創客空間不僅可用于解決教師設定的問題,還是學生解決“實踐性問題”的重要場所,將其融入日常生活,能成為解決日常問題的出口,讓學生自由施展天賦,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積極、自覺地投入探索、學習活動中。創客空間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自覺學”,讓學習發生在自然而然的過程中,從而習得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練習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合作等社會性行為。
二、特——依鄉土構建特色
學校所在的太姥山鎮是一塊紅色熱土,山川秀美,物產豐富。在自然資源方面,太姥山鎮有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牛郎崗天然海濱浴場;在人文資源方面,太姥山鎮有歷經戰火洗禮的瀲城古堡、海疆屏障的屯頭古城堡,有虎頭崗義冢群、戍守臺灣將士墓群、革命先烈黃丹巖故居等述說著英雄故事的紅色教育基地,還有林嵩草堂、石湖書院等可追尋先賢智慧的遺跡。這些有價值的校本鄉土資源與創客教育相結合,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有趣的學習素材。學校可將創作空間拓展到身邊廣闊的社會生活、自然世界中,可以是歷史人文古跡,也可以是自然田園風光,還可以是生產生活場景,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參與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充分、更多元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創客教育與秦川大地的鄉土文化相融合,讓創客教育在學生心中不再遙遠,能夠促進創客教育本土化、特色化,根植于秦川大地,增強學生鄉土意識,讓家鄉、故土更具象地呈現,讓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有依托、更真實,讓創客教育成為知識與情感間的重要橋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學校也在創客教育中嘗試創設鄉土類應用場景,并選擇優秀作品參賽或展示:在市聯動片區教研活動中展示了一節由甘玲老師指導、使用3D打印筆、結合學生熟悉的牛郎崗海濱浴場、創造“夏日沙灘”的主題活動課,受到廣大聽課教師的好評;選送以家鄉5A景區地圖巡游作品《程小奔帶你游太姥》、模仿學校標志建筑龍門書院外觀設計《校門排隊距離感應裝置》等地域特色與創客項目結合的作品,參加省市各類型比賽或展示。
三、創——遷移迭代、繼承創新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新觀念、新思想往往由原有事物發展而成,隨著社會變化,引起社會的深刻變革。當今社會高速發展,創新也變得越來越難。當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創客常識后,如何引導學生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啟迪創意、培養創新能力,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問題解決。基于真實世界中的問題情境,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調用各類知識開發解決問題的產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實現學以致用[4]。針對目前疫情防控,校門口排隊容易出現距離過近的問題,學生利用編程機器人通過超聲波傳感器測距,實時顯示數值并語音提醒,讓學生間保持安全距離。
2.遷移。從其他產品中受到啟發,修正、推敲。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場景、設備中選擇感興趣的,思考能否模仿功能制作或移植并做出決策后展開實踐。學生模仿游戲防沉迷系統,為防止自己看電視時間過長,利用程小奔套件中的小程開發出“看電視防沉迷系統”。該系統能在每看30分鐘電視后自動關閉,一天內超過90分鐘后就無法再觀看,直至第二天再次開啟,該系統能有效保護學生的視力。
3.迭代。在遷移基礎上進行迭代,發現原有設備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進行改造。學生對普通臺燈進行迭代改造,利用人體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表情面板、遙控器等,結合激光切割制作出具有學習、伴眠、夜廁、日常四種模式的多功能智能臺燈。
4.繼承創新。舊事物中同樣蘊含著創新基因。創新不是簡單的棄舊揚新,可以不斷地回歸傳統,在舊事物中重新發現新思想,新舊結合,繼承與創新并重。
5.技術混搭。把已經存在的技術用一種別人未曾想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以適合新的應用場景,把新技術應用于獨特的場景,讓技術滿足特定的需求。讓學生通過了解相關案例開拓自己的思維和眼界,如“汽車=內燃機+馬車車廂+輪子”。
學校以寧德市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福鼎市創客試點校建設為契機,聯合地域相近學校,開展各級課題研究,開發特色課程,探討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方法、結果評價,共建共享教育資源,讓創客教育在學校內慢慢發展,讓學生通過選擇、思考、決策、動手,完成知識硬件虛化過程,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和創新精神,讓創意加設備造就學生的無限可能。
結? 語
總之,農村學校創客教育、空間建設尚處于發展初期,應順應創客教育發展的潮流。黎明總是在黑夜里悄然醞釀,隨著一顆顆種子在教師、學生心里萌芽,師生都能積累更多創客教育的相關經驗,不斷改進自我,讓農村學生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創客教育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何帆.變量: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黃岳明,馬元福.創客時代,教育該如何正確把握[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1-5.
鐘惠文,張亞珍.中小學創客教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九江地區為例[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 2020,39(10):70-72.
王曉慶.創客教育對小學生學習力的促進與實施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6):148-150.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于龍門綠色課程的校園創客空間建設與應用”(課題立項號:2018EI0593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鵬(1983.9-),男,福建福鼎人, 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