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瑞龍
摘要:新課改視域下,中學化學教學工作備受關注,為提高化學理論課堂和實驗課堂教學效率,務必與時俱進地革新化學教材,科學化調整教學內容,真正為社會發展供應優秀的化學人才。基于此,本文先后梳理中學化學理論知識缺陷和實驗操作缺陷,旨在為教學內容改進工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局限性
引言:當前,中學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些許困惑,總體來看,困惑表現在理論知識選取不當、化學實驗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這兩方面?;诖耍顚哟畏治鲋袑W化學教學內容局限性是十分必要的,這能為日后化學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給與理論支持。
一、理論知識的缺陷
(一)內容表述不明確
化學定義方面,個別內容因深度、廣度把控不當,所以影響定義教學效果,進而后續教與學阻力大幅增加[1]。舉例來說,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時,未能揭示這一反應的本質特征,只不過進行關系闡述,即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發生。雖然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發生變化,從表面來看是順應新課改趨勢,實則增加了教與學理解難度。教材未改動之前,將這一定義內容大致概括為:如這樣發生的反應,即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可稱為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定義有理有據的表述,能夠降低理解難度,進而為后續學習打開新篇章。
(二)教材呈現不合理
化學學科教學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啟迪思維、培養核心素養,然而這以化學教材合理呈現為前提。實際上,仍存在教材呈現方式不當這一缺陷,如化學知識與歷史知識脫節,涉及歷史知識部分往往一表而過,這不利于啟迪學生化學史學習思維[2]。舉例來說,分子概念提出者——阿伏伽德羅的史料介紹知識局限于生卒年、國別、職業,未呈現概念發現、概念提出的相關信息。
(三)習題安排不恰當
教材中基礎習題數量較少,且部分練習題次序安排不當,未能真正起到基礎知識鞏固作用。此外,中學化學教材中實踐類習題較少,這很難激發學生在課后動手操作化學實驗的積極性,最終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此外,教輔材料的部分習題與化學教材知識點間的聯系不夠緊密,使得化學教學效果與預期要求存在差距。
(四)應試現象較明顯
化學教材中部分理論知識圍繞應試活動設置,例如,分析原電池設計條件時,中學階段運用氧化還原反應予以解釋,則電池正負極需要是不同物質。但事實上,根據能斯特方程可知,同物質出現濃度差異,仍可作為電池正負極電位差形成條件,進而構成原電池。但中學階段對此類化學中更本質的現象進行回避。又如,中學階段進行強酸制弱酸知識點教學時,常列舉這一案例,即硫化銅與硫化亞鐵分別與稀硫酸發生反應,前者不反應,而后者則生成了硫化氫氣體。實際上,這用簡單的強酸制弱酸的理論無法闡明,但化學教材在這一方面的解釋淺嘗輒止,或是略過。
二、實驗操作的缺陷
(一)演示實驗選取不當
中學生在化學理論課堂學習原電池知識后,能夠運用吸氧腐蝕原理大致解釋鋼鐵銹蝕現象,但如果教師在實驗室進行演示實驗,會因實驗現象不明顯而影響實驗效果[3]。一般來說,化學教師在實驗室中準備食鹽水、鐵釘、試管、水等材料,通過用食鹽水浸泡過的鐵釘來作鋼鐵的吸氧腐蝕,學生在課堂實驗中很難清晰看到試管的導管中水柱下降現象,因此,這會引發學生質疑,導致化學實驗教學工作舉步維艱。長此以往,不利于培養學生質疑精神,且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會逐漸下降。
(二)實驗操作不夠嚴謹
化學教材中介紹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實驗裝置主要是敞口式試管,因物質反應過程會產生一氧化碳,這類氣體流向空氣,會不同程度造成空氣污染。再加上,氣體顏色由淺紅棕色向紅棕色變化界限不夠明顯,難以增強實驗說服力。如果化學教師在實際講解或動手操作中未能及時指出不當之處,那么會錯失學生嚴謹意識強化、認真態度端正的最佳機會,致使化學實驗教學的育人效用大打折扣。
(三)實驗分析過于淺顯
化學學科不同于物理學科,兩個學科在實驗操作方面對比可知,化學學科的實驗更加具象、生動。部分中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不同化學反應實驗環節,學生過度依賴課本或者輔導書,舉例來說,書寫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式時,許多同學未真正理解為什么該反應的生成的硫化氫氣體無需添加氣體符號。如果沒有親自完成此實驗,是不能意識到反應發生過程中氨氣基本無逸出,且氨氣溶于水。這解釋了化學學科更多被規劃到理論性學科,而不是實踐類科學的原因,從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層面來看,這種劃分顯然缺乏合理性。
結論:綜上所述,中學化學教學改革刻不容緩,要想真正優化教學改革效果,務必針對教學內容的局限性客觀分析,進而針對性制定理論知識調整、實驗操作改進的可行性策略。這既能優化中學化學教學質量,又能為日后化學教與學工作起到鋪墊作用,從整體上提升化學教與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澤.中學化學實驗微型化的優越性與局限性[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10):261-262.
[2]林煉男.關于微型化學實驗應用于中學教學的問題分析[J].讀天下(綜合),2018(20):104.
[3]劉玉榮,史鵬園."深度學習"視野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問題與對策[J].化學教育,2018,39((17)):58-65.
(成都外國語學校 四川成都 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