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要:大學生在校期間以學習專業知識和提升實踐技能為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受到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影響,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誠信品質。本文討論了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完善大學生教育與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誠信教育;大學生
推動誠信建設是十九大中提出的舉措之一。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道德體系建立的基礎。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力量,開展和強化誠信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本身的素養水平,也會對社會發展、人民總體素質的提高產生影響。輔導員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更好地發揮輔導員的作用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的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1.誠信是具有時代內涵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千年來,誠信都是中華民族立德修身,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規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環境,又賦予了誠信以新的時代內涵,從誠信的內涵上看在中國優秀誠信文化中,誠、信二字的意義不甚相同,但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在概念方面的區別,朱底說“誠是自然底實,信是做人底實”,意思是說誠是主體自身的道德信念,是對自身的道德要求,信不同于誠,它是主體外在的道德規范,側重于主體交往之間的相互信任,不欺騙別人,但兩者也存在相同之處,東漢許慎指出“誠,信也,從言成?!薄靶牛\也,從人從言,”他認為,與信都含有誠實,不欺騙的意義,誠與信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誠是內在基礎,居于核心的地位,信是外在表現,具有表象作用,只有內心具有誠的道德信念,外在才會表現出信的道德規范,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誠信包含了誠的內涵以及信的內涵,總結來看,誠信作為社會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包括三個維度:一是為人處世要遵從個人內心,做到不欺騙自己:二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遵守承諾,兌現自身許下的諾言三是在社會交往中,做到被此信任雙方,因此誠信作為社會道德規范的基本內涵,就是真實不欺,相互信任,遵守自身諾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誠信的內涵也經歷了一定的演變,現代誠信的內涵不僅僅限于人與人交往之間的誠實無欺、相互信任,更要適應社會轉型的需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誠信主體從個人延伸到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誠信內容從個人誠信到契約誠信、規范誠信等,都賦予了誠信新時代的特征和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誠信不僅在市場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其他社會活動中也需要將誠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誠實守信是基本的為人處世原則,是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義。
2.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高等教育不應只包括專業、知識的傳授,還應該包括非專業知識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對社會有益的人。俗語有說:“就怕流氓有文化”。倘若學校只授予學生專業知識而忽略了誠信素質等方面的培養,學生若帶著存在思想信念上的問題走出校園,可能并不會為社會做出貢獻。這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也削弱了社會大眾對于高等教育的認可。
3.誠信教育是貫穿人整個學習生涯的必備教育
誠信是為人的基本準則。雖然誠信教育開始時間非常早,幾乎同步于我們的啟蒙教育,但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環境的浮躁,大學生思想品質隨之受到影響,而大學是同學們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個校園學習階段,此時誠信教育的開展不僅影響學生本人的發展,更影響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時,學生的思想品德表現、特別是誠信表現會對學生所在學院、甚至學校的形象產生影響。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建議
1.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整個學習、職業生涯。我們國家對道德教育十分重視,相關課程也開設得比較早。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與職業道德相聯系的道德教育還略顯不足。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促使學生遵紀守法,規范行事,并伴隨他們的全部職業生涯。作為踏入工作的最后準備階段,高校的道德教育更是不容忽視。道德教育不僅可以通過開設課程進行,也可以通過講座、主題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開。道德教育課程包括基礎的道德教育課程和與專業相關的道德教育課程,講座主要以道德為主題展開,而其他主題活動包括知識問答、演講比賽等,在輔導員工作中應該積極開展道德教育講座,組織學生參與道德教育主題活動,并采用一定的激勵制度,比如,積極參與相關活動的學生在評優評獎時有所考慮等等。
2.將誠信教育的開展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誠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也包括在了所有高校學生的道德教育中。但學生畢業后去往的各個行業不同,某些行業具有特殊性的,所以誠信教育應該更具與學生們專業教育結合起來。例如對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各種信貸關系。開展誠信教育的第一步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誠信行為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以誠信標誰規范自己的行為。此外,通過結合對學生誠信行為進行考察等方式可以將誠信教育的形式多樣化。具體來說,學??梢酝ㄟ^優化誠信環境、開設金融誠信相關課程、輔導員可以通過建立學生誠信檔案等方式加強誠信教育。
3.將誠信信息系統化,建立誠信教育平臺。講座、海報宣傳、座談等活動,這些單純的輸出式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養成誠信品質,但卻遠遠不夠。如今計算機信息技術發達,我們應該好好將它與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建立誠信教育平臺,通過網絡統計、反饋學生誠信表現,建立電子誠信檔案,如考試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是否存在學術造假、抄襲、是否準時完成教學中的任務、簡歷內容是否弄虛作假、是否按時繳清學費,是否存在借閱書籍不還的現象。這些量化的數據,直觀地提醒著學生自己的誠信狀態,引發他們自內的反思,更有利于促進其良好行為表現。
4.提高家庭誠信教育意識,協同育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老師,基于家長與孩子血親關系,基于孩子從小對家長形成的心理依賴,一般情況下,同樣的事情,同樣的道理家長講給學生時,學生更愿意接受,對于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同樣可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培養的起點和基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條作,家庭教育應該貫徹始終,面不僅僅限于高中以前,孩子考取大學就萬事大吉,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誠信教育,家庭同樣不能缺席,雖然多數的大學生遠離家鄉,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與父母的聯系有限,但有了現代發達的即時通訊工具井不影響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家長們要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認識到隨著國家誠信體系建設的完再網絡控技術的發展,也許人們某一天在網絡上也和透明人差不多,甚至對以前的網絡行為可以追測查詢,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一些自認為無人知曉的失信行為以后也許就會大自于天下,家長要有前的眼光發展的思維,自己首先想深想透,然后通過合適的方式,恰當的時機向學生進樣相關教育。
總之,大學生誠信品質雖取決于自身,但外在環境影響也很尤為重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不僅需要學生本人努力,更需要高校采取各種措施,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從根本上鏟除失信行為,促進社會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初金哲,馬銘潞,吳玉.高校誠信教育面臨困境及提升路徑探究[J].黑河學刊,2021(03):96-99.
[2]李誠.高校誠信教育平臺建設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現代職業教育,2021(04):212-213.
[3]劉艷華.新形勢下我國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03):41-43.
[4]李敏.“知行合一”思想觀照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03):115-119.
[5]朱衛國,梅貞.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環境的構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4,8(03):110-115.
[6]鄧紅彬,姚紅.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01):133-134.
[7]胡欽太.重構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J].道德與文明,2003(01):62-64.
西南大學 重慶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