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道松
摘要:小學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至關重要。在新課標改革推進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自主能力的培養,由此要求教師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解決問題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小學生是學生思維能力、思考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用解決問題教學。本文主要圍繞小學數學教學展開論述,通過分析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教學;優化策略
一、解決問題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高新技術的不斷更新,對社會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量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科技人才,這就對了學校培育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除了要給學生教小學生知識之外,還需要教學生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數學和生活聯系較為密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善用思考的習慣,對于學生的各學科學習都會有較大幫助;同時,通過小學數學的學習,教師靈活運用解決問題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將數學課本知識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學校應用問題教學的時間較晚,應用經驗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學方式單一。問題教學的本質是應用題,應用題是單一的定向性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不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引導,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數學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適應度不足,仍然采用單穿的講解式教學進行授課,不利于學生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封閉
部分教師對解題技巧以及解題方法過于看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點放在傳授答題技巧上,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相對比價狹隘,不能滿足教育需求。
(三)教學質量差異性明顯
雖然農村已經逐漸提升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但是由于農村與城市的教育資源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農村教學質量明顯低于城市教育。尤其在經濟落后的地方,教學資源有限,教學設備不完備,如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學教學效果。
三、優化小學數學問題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優化創設情景教學模式,善用問題引導
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課本,照本宣科,則很難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一方面是因為數學教材編寫具有一定周期,教材的應用題往往脫離實際,由此在教學中難易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難易理解;同時,數學課本中的知識具有模塊化的特點,解題思路具有相對固定的模式,如果僅僅依靠課本教學,則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固化。因此為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創設情景法教學,加強問題引導,以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知”這一章節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師提前設計教學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類圖形,如三角形、五角星、長方形等圖片,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這些都是什么圖形,都有什么特點,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同時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同類圖形,如窗戶、課本、手機、相框,通過展示與生活切近的圖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存在的“角”。通過認知熟悉的事物,小學生可以更快的理解“角”的含義。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景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二)巧用假設,激發學生解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假設法教學,通過邏輯推理來解答數學問題。如教師可以結合題目信息來假設結果,通過反向推導的方式來驗證結果是否和已知條件相一致,即是否符合已知條件,由此得出假設是否合理、是否成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借助反向推導法教學,較為實用,不僅可以提升解題效率,還能培養學生辯證的數學解題思維。舉例說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課前準備好面值分別為5元和10元的人民幣,共計195元,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這195元中,5元有多少張?10元有多少張?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假設法解題,假設所有人民幣均是10元面值,則27張共計270元,這和實際相差75元,這時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是什么原因,經過討論可以知道,在此次假設過程中,是將所有面值均當作10元,而由于其中還包含了一些5元面值,因此一張多5元,因此可以知道在多出的75張人民幣中,5元面值的有15張,進而可以得出10元面值的有12張。如果假設195元人民幣均為5元,也可以同樣采用推導法得出結果。在小學數學解題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注重學生數學思維邏輯的培養,以此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注重數形結合,增強想象力
數形結合是一種科學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解題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合理運用數形結合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3]。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圖形輔助來開展課堂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以便于學生理解,學生在數與形的轉換過程中,也能不斷提升思維想象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繪制圖形,如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結合學生親自繪制的圖形進行觀察,老師提出問題,兩種圖形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觀察得出都是四條便,老師進而繼續發問,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屬于四邊形的一種嗎,四邊形有多少種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引導,提出問題,增加深層次思考,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如此對于培養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幫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重視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提升其他學科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將小學數學教學作為重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師在課堂中居于主導地位,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學習,而通過解決問題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問題中,不僅可以增強課堂互動,還能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教師主導的思想,注重以學生為中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和豐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從而提升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廖志成.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困惑與對策[J]. 教育界(基礎教育), 2019, (001):P.76-77.
[2] 文丹.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現狀及解決措施[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19(6):0335-0335.
[3] 鄧愛春. 新探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 科技資訊, 2020, v.18;No.602(29):16-17+20.
南京市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 21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