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
摘要:體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構建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體系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學生來說,體育課堂是身心放松的場所,但這恰恰忽視了體育的學科性質和特點,體育課堂應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在課程改革日漸深入的今天,體育課堂如何做出改變,實現趣味性和運動性的有機結合則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體育素養
在“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指導下,教育教學改革已然進入“深水期”。對于體育學科而言,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則成為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身為體育教師,使命如磐,重任在肩。而體育課堂作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陣地,如何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構建體育高效課堂就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具備良好的體育能力和體育精神對其今后的成長發展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小學體育課程作為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形成的起點,從目前小學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義仍認識不足,對體育學科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玩”的層面,再加上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的滯后性,導致體育課堂教學雖有課改精神加持,但仍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教師應加深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解讀,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讓學生在鍛煉中體會到體育學科的價值,從而主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基于此,筆者將從“合理導入,激發學習興趣、游戲教學,豐富課堂氛圍,注重理論,提高體育素養”三個方面入手,對此展開具體闡述。
一、合理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堂導入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關乎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的好壞。那么,如何讓課堂導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讓學生的體育興趣被最大化的激發出來,則成為每個體育教師的當務之急。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心理有機結合起來,讓一切變得合情合理的同時,又能夠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去。
例如:在教學“跳短繩”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并精心設計導入環節。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心理,在學生整理好隊形的前提下,以身作則,通過一組花樣跳繩作為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之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其小組內自主交流、嘗試原地跳繩的方法,并在課堂上演示,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參與其中,對學生的動作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最后,教師應傳授學生跳繩口訣,并與學生共同研究花樣跳繩的其他方法。如此一來,能夠讓學生親切感受到教師的教學魅力,同時,在趣味性的教學中積極主動的展開體育學習。
二、游戲教學,豐富課堂氛圍
游戲教學法用在小學課堂無疑是再合適不過了。相比于其他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巧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產生“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而豐富的體育游戲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能師生關系得到良好發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游戲教學法的積極作用,豐富游戲形式和內容,讓課堂充滿趣味性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從中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
例如:在教學“30米直線跑”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從教學方法入手,通過游戲教學法來輔助教學。一方面,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健康操導入——合作探究——點評結尾”的流程依次展開,以合作探究為例,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其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短跑的方式、方法,并通過跑步示范來提高自身的跑步技巧。最后,合作總結直線跑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比如,以跑步比賽為例,設置裁判,規范比賽規則,引導學生兩人為一組,展開競賽,并通過淘汰制選出最后的勝者。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鍛煉效果,提高學生體育能力。
三、注重理論,提升體育素養
理論教學的價值在于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讓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更多的促進自身的發展。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理論能力的培養,這容易使學生在體育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方向和堅定的信念。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拾理論教學,創新教法,以多媒體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理論素養,從而為最終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鋪平道路。
例如:在上體育課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應定期開展室內體育課,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體育理論,從大到小,由淺入深的依次講述。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精心準備,以多媒體的手段貫穿教學始終。比如,以視頻的方式進行導入,讓學生從觀看視頻中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身心發展的益處。之后,以問題情境法展開教學,以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并引導學生觀看個人體育動作的圖片分解過程,為該動作對身體發展的好處提供理論支撐,以此來提高學生體育綜合能力。最后,以多媒體音頻進行結尾,放松身心,讓學生在緩緩的音樂中消化知識,增強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如此一來,既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能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使其體育素養在無形中得到發展。
綜上所述,創新教法,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既是應課程改革之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好的身體的學習的資本,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讓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發展之事無小事,體育學科在小,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勇于創新理念,大膽嘗試不同的教法,對學生的發展負責到底。
參考文獻:
[1]劉英明.關于核心素養下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2021(13):146.
[2]徐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1(09):6-7.
鄒平市開發區第三小學 25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