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鋒隊,承擔著培育社會人才的重大責任,所以輔導員作為踐行這一任務的核心主體,需要從專業化的層次來提升能力,發揮“工匠精神”。目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年輕化的同時缺乏威力,有著繁重、瑣碎的崗位職責,卻不具備深厚的專業性。同時,因為缺乏清晰職業發展目標,從而影響了工匠精神的展現。高校則需要針對這一狀況加強對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其能夠增強責任意識,樹立踏實品格,以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持續性的學習專注育人成效,保持對職業的激情和追求。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培育;踐行
工匠精神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是崗位活動中極為突出的一種精神品質。近年來,高校開始積極倡導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此來提升呈現高校育人魅力,展現輔導員專業素質。作為大學生成才之路的引導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較多且有高度影響力的人員,培育并踐行工匠精神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即以此為主題,在認識工匠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分析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培育意義和面臨的困境,并相應提出踐行工匠精神的具體路徑。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人們在長期職業發展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它是個人對職業的尊崇和責任,既有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和高超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追求知行合一,樹立敬業愛業的職業操作。這種精神并不是僅僅將職業作為安身立命之本,而是對普通崗位有著深厚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能夠一絲不茍,以盡善盡美的態度來履職,從而崗位中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詳細來說,工匠精神有三種表現:
(1)它是一種角色精神,對于崗位存在有樂趣和熱情,在個人的職業世界里可以有美妙的享受。人性本身具有懶惰、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等特征,而工匠精神則可以有效抵御,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所從事的任務。高校輔導員本書屬于特定的“工匠”,他們需要為培育怎樣的人才而努力,不斷探索。
(2)工匠精神在專業化生產中形成,目的是創作出行業精品和優質的產品。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處于崗位中的人員長期、有耐心地堅持做好一件事,專注實踐操作[1]。這也意味著,工匠精神要求工匠具備業精于勤和堅守專注的職業品格。就高校人才的培養和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對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培育大有裨益。
(3)工匠精神是創新求實的動力。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它有著精益求精、敬業愛業的思想態度。創新是與時俱進,不斷突破;求實則屬于追求實際,不忽視客觀條件。工匠只有在生產實踐活動中關注發展規律,認識客觀要求,才能創造價值。而創新則是求實基礎上的延伸,兩者充分體現了“工匠精神”所擁有的時代氣息。
二、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培育意義
首先,高校輔導員培育并且踐行工匠精神是中國特色化高等教育的現實要求。高校是黨領導下的立德樹人場所,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科教學任務。要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偉大征程中,高校輔導員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必須要有工匠精神作為支持,呈現良好的育人效果。另外,這也是新時代對輔導員提出的要求。在新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個性、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我國高等教育逐步步入了“大眾化”的發展階段,辦學規模擴大,多校區綜合管理實施,現實境況要求輔導員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且有精湛的業務和專業化的能力,即深刻展現“工匠精神”。
三、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培育中面臨的挑戰
(一)思想認知層面
處于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多元化的思想觀念涌現,自媒體等新媒體方式的崛起,龐大信息流和觀點不加篩選就會出現在生活的環境中。那么高頻率應用信息網絡的大學生和輔導員毫無疑問會受影響,這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提出了全新要求[2]。作為培育大學人才的崗位,信息網絡時代,輔導員個人的認知和思想理念往往會和學生思想動態出現時間差,無疑,輔導員必須要創新自身的職業認知,加強專業能力,在思想警覺、工作效率方面做出轉變。
就實際狀況而言,輔導員有著干部和教師的雙重身份,要承擔大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學等工作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繁雜,涉及面很廣,導致社會環境對輔導員的職業定位出現了偏差,與學生有關的事情都會一律交由輔導員處理。外界的誤解會無形中會削弱輔導員對專業課程的研究,也會打擊輔導員對崗位的認同感。
(二)履行職責層面
高校輔導員工作密度大,負責的內容非常多,這對其體力精神有較大挑戰。比如抽查課堂考勤、指導班委會或者社團活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教育、教學科研任務等。除了專業性的教學任務,還包括了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發展指導,一一落實不斷消耗著輔導員大量的體力與精神能量[3]。其次,高校輔導員多為畢業不久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缺乏對社會形勢的了解和深刻的職業規劃。當前輔導員面臨殘酷的競爭環境,其崗位活動不僅要處理瑣碎的工作事項,還要應對思想自由、個性鮮明的大學生,一些輔導員被學校布置的各種任務牽絆,難以有充足的時間來梳理工作間的關系。自身職業發展前景的迷茫和現實約束會成為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阻礙。
高校輔導員是綜合性較強的崗位,除了有專業學科知識的要求,還需要掌握思想政治、心理學、教育學等多種門類的知識。構建健全的知識系統與素養,則離不開大量書本的閱讀和多種專業類型的學習、訓練。而實際情況則不同,輔導員多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深入研究,系統化和規模性的職業技能學習參與不足,創新能力欠缺,從而影響了學生工作的管理效果[4]。
四、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踐行路徑
(一)樹立專注踏實的職業品格
要很好地踐行工匠精神,輔導員需要認識自身的崗位職責,積極地承擔其培育學生、為學生成長指導的責任。像匠人一樣,對自身的崗位樹立專注踏實的品格,認真對待各項任務活動。首先,工匠精神不能脫離專業性。那么高校輔導員需要具備相對獨立的發言權,同時掌握自主處理事務的權利,學校在某些層面上需要減少干預,保證輔導員可以運用專業的知識素養和能力踏實處理工作,心無旁騖地對待學生發展的指導活動。和專業教師有區別的是,輔導員屬于教師隊伍的構成部分,同時要管理和處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務,面對個性差異鮮明、多元化思想的學生,督導員需要在思想政治領域進行專攻[5]。只有過硬、認真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才能對學生開展高質量的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強調服務性,這意味著高校輔導員的工匠精神要做出升級,關注時代變化和學生需求。根本上來說,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那么要在學生一路發展中提供堅持不懈、專注且專業的智力支持,讓輔導員工作散發獨特崗位魅力。
(二)以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培育人才
精益求精是對學術或者某項技能較高的追求,是寶貴且高尚的職業品質。盡管工匠可能從事的工作很平凡,但將其做到極致,便是值得稱頌的“工匠精神”。輔導員需要認識個人崗位的獨特性,不能因為平凡而放棄高層次的追求。在崗位行動中,既要遵循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的規律,也要因時而進,不斷地提升工作水平[6]。“育人”意味著要充分關注“人”的主觀體驗和要求,以精雕細刻的態度為學生解決問題,在具體的工作中處理和把握細節,比如關注學生潛力,給予方向指導,了解學生的情感動態等,只有細致入微地為學生服務,才能呈現好的培育效果。在踐行工匠精神的道路上,輔導員需要將這一職業作為生命的一部分,熱愛并敬畏,耐心且熱情地擔任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專業咨詢服務者,讓高校大學生可以在身心上健康發展,在職業上有明確目的,學習輔導員的工匠精神,以深入地去探索個人的專業學科,為今后崗位競爭奠定良好基礎[7]。
(三)在持續學習中不斷地創新
盡管工匠精神強調精益求精、踏實專注的工作態度,但并不是固步自封。相反,“工匠精神”持續不斷地追求創新,這種優秀的中華傳統精神品質之所以歷代傳承,源動力即為創新。高校輔導員要真正踐行工匠精神,要時刻關注環境和對象的變化,尋求新的方法來應對新問題和新情況,結合實踐不斷調整、提升,以創新姿態做出新成果。其中創新要從兩方面著手,一為觀念思想的創新。即輔導員要在思維認知上與時俱進,理解并掌握新觀念,以學生動態和要求來思考,對學生的指導服務具備針對性;二是工具應用的創新。處于信息化時代,輔導員要借助先進信息技術賦予工作活力,在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教學任務中高度融合信息技術,增強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拓寬學生工作的新空間。
結語
工匠精神不僅和技術相關,還與個人的職業思想和精神關聯,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有很高的價值意義。高校需要關注輔導員在思想和職業實踐層面存在的挑戰,有針對性地培育輔導員的工匠精神,使其展現嚴謹、負責的態度和專業的技藝。而輔導員則要樹立踏實專注的職業品格,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來培育人才,通過學習和培訓持續不斷地創新,發揮輔導員在培育人才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高校能夠強化輔導員工作成效,展現深厚的“匠人精神”。
參考文獻:
[1]劉麗華.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培育踐行路徑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7):106-107.
[2]辛德萬.傳承“工匠精神”打造專業化高校輔導員隊伍[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10):92-93.
[3]農春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江蘇高教,2020(10):115-118.
[4]李琳.關于培養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131-132.
[5]衣玉梅.關于工匠精神如何引領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思考[J].世紀橋,2019(10):61-64.
[6]薛政,于雅潔.應用型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培育與踐行[J].滁州學院學報,2019,21(05):99-101.
[7]于雅潔,薛政.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的探索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7):227-228+232.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校輔導員工匠精神培育、傳承與發揚-以質性研究為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張麗花(1978.7.3),女,山西臨汾人,漢族,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