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麗
【摘要】生物作為初中階段重要課程,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有效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生物學習方式、提升生物教學質量也是教學關鍵。生物與我們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同時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生活化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學好生物而言意義非常,可是要想有效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自然需要革新傳統教學理念,充分利用鄉土資源來有效推進生活化實驗教學。為此,本文也就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展開了研究,希望借此來有效提升生物教學效果。
【關鍵詞】鄉土資源;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
引言
生物這一課程本就是一門以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掌握基本實驗技能,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探究欲望,是學生創新精神及生物理論理解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之中有明確指出,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注重實驗教學開展,在教學期間強化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為生物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鄉土資源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資源,教師若能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來對學生展開生物實驗教學,就能促進學生理解、拉近學生與生物實驗距離,從而有效推進生活化實驗教學,讓學生在生物實驗中得以發展和提升。
一、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準確認識鄉土資源優勢,對其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而言十分重要,所以本文也就其應用優勢展開了如下分析:
(一)應用鄉土資源化抽象為具體
鄉土資源源自于學生當地生活,當地資源本就是一個地區的自然、人文內容構成,其基調通常情況下是健康且積極的,即使有負面的內容也有助于經驗總結,能夠很好地促進發展。初中生抽象思維處在發展與構建過程中,依然也是以具象思維為主,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一些較難理解的問題最好是借助于一些直觀材料、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內容才能促進學生理解。而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則能實現這一效果,其能夠利用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資源來將抽象的實驗內容轉化成為具象的內容,這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感知,從而真正優化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為學生真正理解抽象生物內容提供良好保障。
(二)應用鄉土資源強化學生認知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無法將生物教學涉及到的所有事物及現象完全展現給學生,也無法讓學生對每一項事物展開觀察與分析,還有些問題也無法依賴于實驗來解決。可是,一切生物現象大多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而且相互之間的關系也是相互制約以來的。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客觀存在的鄉土資源有效應用于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活動中,就能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生物教學內容的理解,拉近學生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讓學生在生活化觀察與體驗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有效為學生良好實驗習慣養成打好基礎。
(三)應用鄉土資源發展學生科學精神
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還能促進學生科學精神得以發展。鄉土資源本就是一種較為容易獲得初中生認可的資源,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像是校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等。為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體驗中有效展開實驗,同時指導學生利用鄉土資源來進行創新實驗探究,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在生活化實驗體驗中發展自身科學探究意識,同時讓學生創造能力及精神得以發展。
(四)應用鄉土資源激發學生家鄉熱愛之情
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除了上述幾點優勢之外,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家鄉的熱愛之情。近年來,國家一直都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希望借此來更好地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生物教師在為學生介紹國情的時候,則可以結合鄉土生物資源來為學生講清楚本土優劣勢,針對于當地實際來對學生展開生活化生物實驗教學,同時鼓勵學生正視現實、努力奮斗,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生物認知,還能讓學生在良好的體驗與實踐中提高自身家鄉熱愛之情,這樣就能真正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二、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上述分析中我們了解到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優勢,而要想將其優勢有效發揮出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應用鄉土資源創新實驗設計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師在應用鄉土資源對學生進行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鄉土資源來對實驗進行創新設計,這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驗氛圍,讓學生在生活化實驗中得到發展與提升。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實驗配備不足、實驗設備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物實驗教學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生活化實驗教學課堂上因陋就簡創新設計實驗,充分利用鄉土資源來有效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例如,教師在“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觀察實驗中,教師即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鄉土資源白蘿卜來展開生活化實驗,在實驗課堂上將學生經常見到的白蘿卜切成手指寬,厚度大約為2-3mm,長度3cm,然后讓學生使用鑷子夾起后觀察其形態;之后再適量沾一些食用鹽,觀察其形態變化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其變化展開思考,這樣就能有效讓學生在生活化實驗體驗中對教學內容形成良好感知,從真正優化初中生物教學。
(二)應用鄉土資源自制實驗設備
在初中生活化實驗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有實驗的機會,很多學校因為實驗設備不足而無法順利開展生物實驗。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生活化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用鄉土資源來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實驗相關設備及儀器,這能有效發揮出鄉土資源應用價值,也能讓學生在另類實踐操作中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從而真正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為此,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的時候,可以聯系實驗教學內容及目的來有效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實驗設備制作。例如,教師在探究“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時候,就可以在生活化實驗教學課堂上讓學生應用常見鄉土資源礦泉水瓶(2個)、小燒杯、輸液器(雙頭)、溫度計(2只)、萌發及煮熟的菜豆種子、火柴、澄清的石灰水、泡沫塑料盒等材料來自制實驗設備,在實驗中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以此來有效驗證種子呼吸作用釋放熱量;還可以在小燒杯中觀察石灰水變渾濁的情況,借由此來有效驗證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創新生活化實驗教學,還能讓學生在鄉土資源應用中逐漸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及能力。
(三)應用鄉土資源選擇最佳實驗素材
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要想得以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助鄉土資源選擇最佳實驗素材,畢竟實驗材料選擇是否恰當會直接關乎實驗成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教材上使用的實驗材料在本底很難得到,亦或者是實驗效果并不理想的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可借助鄉土資源來進行適當創新及改進,這也能優化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距離。例如,教師在“觀察葉片結構”教學的時候,其要求學生對葉片表皮氣孔進行觀察,而教材上提示用蠶豆葉片,在這一課時內容學習過程中,有些北方地區已經步入秋冬季節,這個時候豆科植物大多已經收獲,再加上這一類植物葉片本身就十分的薄,不容易撕取,所以在實驗操作中難度較高。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則可以應用鄉土資源來進行優化,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大多數家庭都有種植的景天科植物燕子掌來作為實驗材料進行觀察,這樣就能有效滿足學生實驗操作訴求,同時還能優化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
(四)圍繞農業生產及生活經驗開展生物實驗教學
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要想得以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哈可以圍繞著當地農業生產實踐亦或者是生活經驗來開展生物實驗教學,這也能有效提升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每一章節都有為學生安排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相關探究及實踐活動,而這些觀察類實驗對于農村學生而言較為容易,也更加具有優勢,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農業生產實踐及生活經驗來組織生活化實驗教學,這能充分將鄉土資源應用作用發揮出來。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植物的蒸騰作用”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對于其作用原理理解度不足,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圍繞著蔬菜大棚生產實踐來進行觀察,在觀察之前為學生提出思考問題:“蔬菜大棚內表面為什么會存在水滴?通常情況下農民會選擇什么時間點來移栽菜苗?為什么?”這些問題十分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能夠更好地投身于實驗觀察及探究中,從而真正發揮出鄉土資源的應用作用。
(五)走出課堂融入鄉土
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要想得以有效應用,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融入鄉土,這也是優化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的重要手段。相較于城市中學而言,雖然農村現代課程資源較為稀少,可是豐富的鄉土資源也是其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開發及應用鄉土資源,這能有效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生活化實驗參與興趣,從而有效提升生物教學效果,同時有效培養學生愛自然、愛家鄉的情感。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區域將鄉土資源劃分為校園資源、社會資源,其中校園資源在應用的時候具有便利性、多樣性、安全性、建設性等優勢,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帶領學生參與到校園資源建設與開發中。而社會資源則指的是校園之外的田地、自然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利用這些鄉土資源,因為與學生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對于學生而言十分新穎,所以將其應用于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中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這樣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地投身于生物實驗探索中,從而真正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融入鄉土,讓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實驗觀察與體驗,這樣才能真正強化學生實驗感悟,讓學生在鄉土資源有效應用中得到發展和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活化實驗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改革理念,其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發展與提升,也能拉近學生與生物之間的距離,而鄉土資源的開發及應用,則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認知材料與學習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生物實驗興趣及參與度,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在生活化實驗中發展自身實驗探究能力,同時有效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為學生生物知識掌握、能力及素養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鄉土資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批準號:C-c/2020/02/86。
參考文獻:
[1]陳艷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數碼設計,9(1):1.
[2]龍艷.關于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明日,2019(22):0206-0206.
[3]王珊.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廣西教育,2017(4).
[4]陸春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優化策略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5]吳銀花.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00(012):55-56.
[6]黃武秀.讓鄉土資源服務于初中生物教學[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00076-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