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徐洪偉
摘要:當前我國對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視,但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富足感和安逸感在學生范圍內悄悄生長,這與我國當代學生身負建設偉大國家的使命和個人理想抱負產生矛盾。當下教育產生了雙重性和矛盾性,學校的教育和生活教育目的產生嚴重分歧,學生在學校德育知識變得低效甚至會沒有效果。面對我國目前德育缺乏的情況,實現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個人教育三者融合是提高德育教學實踐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德育教學;實踐性;社會實踐
引言:
受到我國國情影響,德育教育沒有擺脫政策因素影響而獨立出來,德育教育作為以人為本的教育,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參與度較低,教育成果收效甚微。進行德育教育時缺少實踐性,學生缺少動手能力不能做到知識和實踐相互結合,德育教學的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在進行德育教學時要重視教學的本質,以提升德育教學效果為主要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出發,讓德育教學以生活為基本并和社會實際相交融,做到知行合一,可以提升德育教學實踐性的途徑。
一、德育教學低效的原因
當代學生自主意識不斷提高,學生不喜愛被束縛的感覺,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行動方式,教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會使用傳統的壓制學生的方法,但是傳統的方法已經不適合現代的學生,學生會產生厭煩心理甚至叛逆和反抗,如此一來德育教學效果幾近為零。學生守則和校規中會有禁止類型的詞語,如果學生脫離了學校的管理,學生會出現截然相反的“人格”,在這總教育過程中學生會成為教育的實驗品,越壓制越進行強制灌輸,偏離理想結果就會越遠。
二、提升德育教學實踐性的方法探究
1.道德和德育教學的目的實現統一
人的觀念、認識、選擇是獨立的,德育教學目標就是實現道德提升。如今學生對待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一切都變得富有多樣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和強制要求的教學方式對現在的學生沒有效果。例如教師在發布一項決定時可以先進行民主投票,組織班級進行一次集體討論,教師和同學一同商定,那么這項決定一旦執行必定會得到學生的大力擁護,這類做法是對學生的認可同樣也是對這個時代的認可,讓學生的需要和德育教學相互交融,間接強化了德育教學的教學效果,為未來德育教學的深入進行打下基礎。實行平等的民主“對話”弱化了學生心中的自我主義和利己主義,幫助社交弱勢的學生也加入討論中,讓每個人都互相理解,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這樣的方式不會破壞學生的個體性還能幫助學生體會到集體性,并產生相關的道德意識。
2.學生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在學校時學生的心靈和身體都被保護的十分安全,但是人始終都要面向社會層面,那么如何進入社會并發揮自身價值成為解決提升德育教學實踐性問題探究的一個重要問題。融入社會將會是一個有效且容易實施的方式。社會是學習德育的豐富土壤,知識的大部分內容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社會中可以彌補教學中缺少的實踐問題,將學校學習的知識應用在生活利于知識被更好的理解,將德育教學課程與社會實踐融合成綜合訓練課程,讓德育教學走向生活、面向生活,讓德育教學的效果具體化并獲得顯著效果。
3.弱化德育教學意圖
我國進入社會轉型階段,各種風氣盛行,部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社會風氣在慢慢侵蝕著他們,由于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判斷是非觀念,在面對誘惑時容易陷入陷阱,在面對不良風氣時容易產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這時的學生對學校的正規德育教學會產生抵抗心理,學校應該在此時弱化德育教學意圖,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德育教育,進而學校取得德育教學成果。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各個班級開展班會,利用班會的形式作為德育教學的主陣地,班會上讓學生發言,學生可以講述身邊的社會現象和一些國家熱點問題,通過學生互相分享和一起討論,德育教學內容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班會上還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排解,教導學生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和心理落差,也可進行親子班會增加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相互信任。通過弱化德育教學意圖避免傳統生硬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心里愿意接受德育教育并受到鼓舞。
4.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德育教學模式
在進行德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了解學生的需要,調整相應的教學計劃,對學生要尊重、關心、愛護,進而調動學生求知和進步的欲望,讓學生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參與進德育教育活動中去。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活動中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適時改變教學策略,使教學策略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結束語
學校想順利進行德育教學關鍵環節是要改變傳統觀念,順應時代發展的觀念,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回歸教育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自己探索把德育知識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使學生有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并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這也是學校教育希望達到的主要目的,應該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田穗.提升德育教學實踐性的現實路徑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9(24):95-97.
[2]劉永雄.“互聯網+”時代下初中德育實踐探討[J].教育觀察,2019,8(17):80+100.
[3]倪喆,黃玲,董艷歡,徐燕舞,羅瀟,楊新憲,常靜. 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實踐性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7:891-895.
[4]趙海峰,于光榮,李秀茹,姜小芳,于波,徐繼國. 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實踐性研究[C].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二卷).: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7:1038-1042.
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勸農山鎮中心小學
長春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