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茹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傳授學生知識能力以外,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唯有具備較高知識能力與優秀思想道德品質的人才,才是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重視德育的滲透,結合教材內容,采取合理策略展開教學,實現潛移默化的德育。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滲透德育;方法
引言
高中地理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陣地”,應根據全國教育大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新時代教育工作部署,立足課程內容體系、學生發展訴求、教師專業素養與學校辦學條件,充分挖掘地理學科蘊含的教育價值,發揮地理科學“觀天察地”的傳統優勢與“踏地求理”的獨特魅力,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感召,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
一、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現代化教育資源正在不斷更新,即使身處農村,也仍然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和教學手段的豐富性,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更好投入地理的學習中。地理是一門可視性很強的學科。地圖是地理學科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知識點可以直觀地在地圖上體現出來,如不同植被的分布、不同地勢的高度差別、不同區域的降水差別等,這讓地理具備了更多的多媒體適配性,方便教師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開展地理德育教育。例如,在《喀斯特地貌》這一節的教學中,課本就展示了“云南石林”“桂林峰林”“重慶奉節小寨天坑”等地的圖片。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從網上尋找這些地區相關的視頻進行播放。教師可以剪輯《航拍中國》相關區域的視頻,相比傳統的文字與圖片教學,《航拍中國》以俯視的角度展現中國各地的風貌,能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到中國自然風光的多樣與美麗。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教師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讓學生了解了中國的美好之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優化教學內容
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一定要立足教材內容展開,深挖地理知識中蘊含的人文知識,以此著手對學生展開德育。比如,在講解到“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該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師便可羅列出詳細的數據,直觀呈現國家資源總量、人口體量、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要求等方面數據,以此佐證目前國家資源緊缺的情況,也讓學生了解到對資源的開發會直接影響國家的未來經濟走向、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從而立足長遠視角認識到推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除了詳細直觀的數據以外,教師還可呈現出更多環境污染的圖片,再加上富有感情的講述,讓學生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有深刻的理解,進而在生活中自覺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由此可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地理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結合,可以強化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從而使學生更關心國家的未來發展。
三、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
“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指學生應當具備的正確政治立場、態度和基本觀念,包含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政治意識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髙中地理學科中相應的融合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國情教育,搜集國家建設與發展的偉大成就,特別是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治理等方面的國家擔當與有效作為,引導學生在情境探究中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二是以家國情懷為指向的鄉土教育,開發所在地區(省、市、縣、校)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服務家鄉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增強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三是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代表的文化教育,發掘古人生活智慧與今人發展境遇中的地理學科意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提升學科文化品質。
四、適時開展地理實踐教學活動
地理實踐活動是學生獲取直接學習經驗的方式,其與理論知識教學的結合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例如,在講解《地球的圈層結構》一課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制作地球圈層結構模型”的地理實驗學習活動,通過這一課堂實驗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當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準備與地球形狀相似的物品,如煮熟的雞蛋等,然后引導學生在相應的實物模型上刻畫出“莫霍面”“古登堡面”“地?!钡冉Y構。再如,在講解《學用地形圖探究地貌特征》一課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活動,帶領學生到當地的山地景點探究山地的不同地貌。在進行研學旅行時,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所選山地的地形圖,然后讓學生結合地形圖進行實地觀察,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山谷、山峰、山脊等地貌的認識。這樣,教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學的空間限制,豐富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時的切身體驗,達到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是一門具有濃厚人文屬性的學科,通過教學能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在向學生傳授基礎地理知識的同時,教師要開展德育滲透,通過優化教學內容、開展課后實踐探究、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以及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實施愛國主義、環境保護以及鄉土地理等方面的德育,促進學生地理知識與綜合素養的同步提升,從而成長為對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秀蘭.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家長,2020(34):77+79.
[2]劉春艷.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J].清風,2020(16):45.
[3]姜艷芳.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的分析[J].啟迪與智慧(中),2019(1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