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麗
摘要: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一種綜合性的、開放性的、跨學科的教學活動,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幫助。現代構建主義認為,知識并非是客觀存在的,而是需要建構在主觀經驗頭腦當中的,所以教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而并非灌輸知識的過程。本文首先對于探究式教學的內涵進行闡述,同時對于學習場的概念進行探討,最后對于學習場理論支持下的探究式教學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學習場理論支持下的探究式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自主探究活動;互動融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探究式教學的內涵闡述
從多元智力理論的角度來看,所有學生都具有多元智力,從通俗角度上來講,智力包括了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觀察力,個體智力的差距主要是上述幾方面的差別,教師作為一名學習指導者,其職責就是發現學生們的智力構成差別,并以此為基礎來對其潛能和優勢進行挖掘,這也正是學生們未來發展的主要生長點。以此為前提來開展的教育工作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之上的,即為學生們的發展中如果能夠自由選擇,那么在任何場合中都能夠得到潛能的成長和發展。因為這樣的理論,探究式教學并非取決于教師教授了哪些內容,而是學生進行了知識的自主構建,這是學生們通過積累經驗而獲得的產物,是社會情境不斷變化發展中所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學生們是知識的建構和探究者,學生們在感悟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獨立的探究,而這個過程是建立在活動和體驗基礎之上的。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學生們之間的差異給予尊重,并要考慮到情感態度、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內容,將學生們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以滿足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們個體發展的過程。探究式教學應該是一種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實踐過程,在同樣的環境中讓不同特點的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去將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發揮出來,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2.學習場的概念闡述
場屬于一種物理學的概念,雖然我們看不見,但卻不能夠否認它的存在,例如磁場和引力場等等,可以說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并且彌散于整個的空間。隨著經濟管理理論的逐步發展,人們發現場同樣存在于組織當中,我們稱之為場效應。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場進行認知的改變,具體是指自主探究和互動這種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以學生們為主來將多種要素結合在一起,從而建立一個更加和諧和協調的學習氛圍。可以說場屬于一種學習環境,也可以將其看作為一種學習的系統,具體是指多種事物相互交織而形成的整體,是能夠促使學生們開展學習活動的一種物理和心理的情境。建立學習場相當于改變了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關系,教師同樣屬于整個學習系統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于學生們的學習,同時也對學生們產生了反作用,成為交互學習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一種開放合作的,從而實現探究式學習。
3.學習場理論支持下的探究式教學研究
3.1與生活相連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們的生活,讓學生們在學習中能夠擁有更多的生活感,以往的教學是將學科作為邊界,主要的內容為體系化知識,與學生們的生活相距較遠,從而導致了教學僵化,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所以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突破這種邊界,與學生們的生活相連接,通過互動來為學生們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學生們的知識融合能力。
3.2提升互動水平
人們通過互動來構建認知,我國的教育中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長期受到忽視,從而只能夠被動的去學習知識,無視了知識的發展是互動的結果這一事實。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們的潛能為基礎來建立學習場,轉變師生傳統關系,將學生看作課堂主體,通過師生的對話來吸納知識。
3.3對自主探究活動給予更多的關注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著追求知識的興趣,那么教師應該積極的利用學生們的這種興趣,通過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來對學生們的學習時空進行拓展,實現校內外資源的整合,給予學生們更多應用和理解所學知識的機會,讓學生們能夠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出發來對看到的現象發表見解。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避免只應用科學研究所遵循的方法,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個性化學習方式。探究式教學的目標并非培養科學家,而是要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實現個性化發展。
結束語:在整個社會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我們往往重視知識教學,注重學生記憶力和知覺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探究式教學,忽視了思維力與想象力的培養,導致社會實踐中缺乏有效的創新。教學活動是一種認知性實踐,也是社會性實踐,探究式教學的成功與否,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的觀念與方法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孫劍波. 小學數學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 學周刊,2021(4):105-106.
[2]陳揚帆. 智慧教育環境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探討[J]. 讀與寫,2021,18(1):203.
[3]董娟. 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分析[C]. //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