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
摘要:不同于小學,在初中階段,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學習科目也有所增加,如物理、化學等。其中,針對化學這一學科,為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廣大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如何實現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使學生對化學學習感興趣、幫助學生吸收、內化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意識一直是廣大教師所積極探索的問題。初中化學學習效果的好壞,對日后高中、甚至大學的化學學習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廣泛重視。基于此,本篇文章將以初中化學為重點科目,以如何提升其教學有效性為探究目的進行探討,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性;提高
前言:
在以往小學學習中,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化學這一學科。在初中階段,才是學生與化學知識的“初見面”。對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嶄新”的學科,其新鮮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為實現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充分抓住這一階段,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養成化學學習的好習慣,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的“神奇”之處,使學生喜歡學化學、善于學化學、勤于學化學。在初中階段即為后續化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常言道:“學習最大的動力,不是名利,而是興趣。”,對此,我深表贊同。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若想做好,興趣一定是其中尤為重要的因素,化學學習即是如此。因此,教師進行化學授課時,應充分注重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只有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產生想要了解、探究的欲望,才能使興趣成為化學學習的“發動機”,為化學學習不斷助力,從而實現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選擇時,教師需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實際特點進行選擇,以求達到最大化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這一課時,為吸引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如教師進行提問:“同學們,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學生回憶幾種生活現象,考考大家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是否細致,你們有信心嗎?”,學生答:“愿意!”。教師繼續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如果將一瓶水放進冰箱冷凍層,低溫冷凍四十八小時,那么這瓶水會有什么變化呢?”,學生答:“這瓶水會變成冰!”。教師繼續提問:“回答正確,那么請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當鐵制品長時間在潮濕的環境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學生答:“鐵會生銹!”。教師進行總結:“回答正確,看來大家對生活觀察很細致。那老師想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在剛剛提問物質的變化中,其實是有區別的。有的是物理變化,有的是化學變化。大家有沒有興趣和老師一起探究,區分一下哪些是物理變、哪些是化學變化?”,學生答:“愿意!”。通過聯系日常生活進行提問,學生興趣大起,進而進行化學學習,效果將大大提升。
二、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需要團隊合作。常言道:“萬夫一力,則天下無。”,即使在論述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應充分重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將學生進行分組,而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討論、探究,最終得出結論,以促進其探究能力,在無形中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討論問題時,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掌握來進行提問,問題既不可以太難,打消學生探究積極性,也不可太簡單,使學生失去探究興趣。
例如,在學習《空氣》這一課時,教師即可通過開展小組合作討論,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探討,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師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中,每天都在呼吸空氣,那么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空氣是怎樣的形態呢?空氣究竟有什么性質呢?請同學們以化學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而后和大家分享你們的討論成果!”,而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空氣是一種氣體,它是無色、無味的!”教師繼續進行提問:“回答正確!請繼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空氣質量’這個詞,那么究竟空氣里都有什么呢?請同學們以化學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而后和大家分享你們的討論成果!”。而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空氣里一定有空氣!”、“空氣里應該有灰塵,因為在陽光特別強的時候,我們總是能看見空氣里漂浮的灰!”通過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們充分發散思維、聯系生活實際,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更能為化學學習助力。
三、注重化學實驗,在實踐中學習化學知識
眾所周知,在化學學習中,化學實驗是重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化學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從冷冰冰的文字知識中“解脫出來”,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在化學實驗中,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學生的親身實踐、仔細觀察,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還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即加以記憶,方便學生在日后回憶知識點時可以借助化學實驗來記憶。
例如,在學習《制取氧氣》一課時,教師可進行實驗示范后,引導學生親自進行化學實驗。首先,組織學生將所需實驗儀器加以組裝,組裝完畢后,對其密閉性進行檢查。其次,將藥品裝入試管,將棉花堵在管口,用帶有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進試管,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而后,將集氣瓶內注滿水,倒放在水槽里。最后,借助酒精燈預熱試管,對準藥品出加熱,用排水發收集氧氣。氧氣收集完畢后,將導管撤離水槽,將酒精燈熄滅即可。通過這一實驗,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化學知識,可謂一箭雙雕。
總結: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要場所,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化學知識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元、豐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無論是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還是通過討論“集眾人之智”,還是進行化學實驗,都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部分。相信在廣大教師不斷地探索下,一定能夠挖掘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永興.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新課程,2021(8):171.
[2]鄧菲.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探究[J].魅力中國,2021(6):260.
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北營初級中學 7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