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小學語文要素不僅僅是單元重點讀寫訓練。更重要的是要認真研究單元內容,從選文等材料中發現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弄明白語文要素指向的學習目標到底是什么,單元課文等顯性內容與學習目標的關系是怎樣的,抓住什么樣的學習內容、借助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促使目標落地,如何進行檢測評價。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落實語文要素課題的研究,有利于有效落實語文要素,對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要素;策略
語文要素在教材中出現,傳達了語文教育的一種共性規定,而在現實的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要把握好共性與個性的平衡。作為教師,要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更是開發者。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給教師在解讀教材、設計教學目標方面提供了依據,但教師的教學萬不可完全被語文要素束縛住手腳。要真正落實好語文要素,還必須根據學情靈活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進行細化與優化。在一定意義上,一位語文教師教學能力成熟的標志,就是語文教師不再僅僅滿足于完成了課程規定的知識傳授,而是擁有了獨立發現與選擇合宜教學點的能力。
一、厘清語文要素系統
教材安排的語文要素,系統設計,螺旋式上升,努力體現其序列性。如,口語交際中關于“尊重理解”的學習內容,從交流的內容看,要考慮對方的興趣點及需求;從交流的音量看,注意環境場合,要適當;從交流用語看,最好不要出現不良的口語習慣;從交流的時間看,要有時間觀念;從交流的場景看,要關注對方的反應,給予積極互動。這樣的設計,能有效避免教師教學中的隨意性和模糊性。系統設計語文要素是部編教材的一大特點,正確把握教材所設計的語文要素系統,是教師教學必須達到的要求。語文教材的語文要素全部梳理出來之后,整個小學階段語文知識、語文學習方法、策略、能力以及習慣也就清清楚楚了。具體到某一項語文能力的提升序列,以及該能力提升的相關因素,也會明明白白。語文的一次備課實踐,不單單是一次語文全套教材的備課,更是一次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之旅。
語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現主要集中在教材單元導語頁、課后練習題、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這五處所呈現的內容與方式各異,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單元導語頁提出的語文要素有兩條:一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二是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單元課文第10課《爬山虎的腳》的課后練習題,都是單元導語頁語文要素具體化的體現,其中的三個題目落實觀察學習,一個題目落實準確生動的表達;第11課《蟋蟀的住宅》的課后練習題,一個題目落實觀察訓練,一個題目落實準確生動的表達;口語交際安排的內容“愛護眼睛,保護視力”與語文要素“觀察”有內在聯系;習作“寫觀察日記”,具體落實語文要素第二條的要求。可以說,教材根據語文要素在單元的不同位置提供了不同維度、不同層級的內容,為教學有序推進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思路。
二、把握語文要素內涵
教材中的某些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只有對其內涵解讀清楚了,才能明白教學的要求與方向。例如,提出的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教師就需要弄清楚“場景”“細節”的內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要素中的場景指的是文學作品中的場面。那么,場景與細節是什么關系呢?場景需要用細節去填充,有了細節,場景才會具體可感;細節在適當的場景中才能彰顯出獨特的表達效果。場景與細節是相互融合、互為印證的,共同表達文章的主旨。有了這樣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就要先整體,后部分,先梳理清楚作品中的場景,再細讀場景中的細節。關于語文要素內涵的理解,有時還需要將語文要素中的某些概念具體化。比如,小學語文中提出的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其中的多種方法是指哪些方法,需要具體化。翻閱語文教材,就會發現學生已經學習了查字詞典、演一演、猜一猜、結合上下文、借助詞素意思、換近義詞等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有了這樣的準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實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能做到胸有成竹。當然,語文要素的表述中有時還會有一些表示行為、程度等的詞語,也需要弄清楚行為的路徑以及程度的尺度,還要研究思考“初步了解”的度,以及“了解”的方法有哪些。
三、實踐習得語文要素
學習語文要素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實踐,學習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路徑還是語文實踐。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及特點決定的。具體到教材單元,安排某一點或某一方面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學習習慣。某一點或某一方面語文要素的學習,要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是閱讀教學、習作教學或口語交際教學等活動中的學習內容之一。因而,在閱讀教學、習作教學或口語交際教學等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要素,處理好單元語文要素與其他學習內容的關系。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基本的路徑是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傳承文化,提高審美品位的過程。由此看來,為語文要素而語文要素的學習是行不通的,必須將其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在閱讀實踐中習得。引導學生聚焦課文重點段落,與文本、作者、編者對話,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與所表達的情感之美。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創新教學理念,優化語文教學設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落實語文要素。讓學生在語文活動學習中形成自己的語文經驗,不斷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的境界和修養,將所學知識“化”入學生個體的成長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周瑾瑜.基于語文要素的單元閱讀教學探索[J].文理導航(下旬),2021(03):46-47.
[2]艾秀萍.關于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1(08):154-155.
重慶市武隆區實驗小學 40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