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鳳英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大多為7-9歲,這一階段的學生習慣于用具像思維思考,認知、理解水平非常有限,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效果很難得到提升。基于學生的基本情況,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有效的空間與圖形教學方法,不斷地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幫助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來解決數學問題,促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本文對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一定分析,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空間與圖形;教學方法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求重視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空間觀念。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積極創新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使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未來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空間與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而促進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開展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
一、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朝著更方便、創新的方向發展。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課堂,授課教師也要充分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空間與圖形的相關教學情景,為學生展示直觀、形象、動態的空間、圖形,對學生的視覺產生一定的沖擊,從而讓學生對圖形產生一定的空間印象,為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例如,在講解《圖形的運動(一)》時,教師很難在黑板上繪制出精確的平面圖形,更難實現平面圖形移動的動態演示,導致習慣性具像思維思考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很難理解抽象的空間與圖形知識。因此,在具體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設備,通過視頻、動畫、動圖方式,將一些運動過程較為抽象復雜的圖形的運動演示出來,讓學生在腦海更清晰明了地理解圖形的運動過程以及前后變化后的差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平面圖形運動的過程巧妙地轉變為具體、直觀、動態的演示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
二、借助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
游戲式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從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基本培養方面著手,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認知自我的發展,來將空間概念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深處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程中融入游戲式的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空間與圖形的課堂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養成。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這一課的過程中,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簡單操作,初步了解長方體、球、圓柱、球等幾何圖形,并將這些圖形的整體形狀保留在學生的大腦記憶中。在實際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為了提高學生進行圖形認識活動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搭一搭”的圖形認知游戲活動,首先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數學學習小組,讓各個數學學習小組的學生利用自己桌子上的物品搭建一種創新的造型(只能使用這一節課認識的圖形),引導學生積極地討論他們要搭建怎樣的造型,桌面上哪一些物品可以被利用起來,哪一些物品則不能,幫助學生更加清晰這一節課所學的圖形,積極地引導小組學生進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這一個物品搭配任務,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更多數學圖形的認識學習,教師可以對有創意性的搭建造型的小組進行贊美、表演和肯定,讓這一些小組介紹他們的成果進行介紹,不斷地深化學生對圖形的認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養成。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任何知識來來自于生活。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將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通過觀察、接觸、操作來樹立正確的空間觀念,不斷地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這一課的時,旨在提高學生辨別不同位置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的能力。在具體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積木、足球、易拉罐、茶葉筒等,為學生展示正面、反面、左面、右面等不同方位的物體,引導學生對幾何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來進行物體觀察,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物體認識和推理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養成。
四、借助實物演示,樹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在以往的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課堂,教師往往采用靜態的平面圖或者直接在黑板上繪制圖形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認識圖形,這樣的方法很難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數學思維,很難對圖形產生深刻的空間印象,影響了數學教學效果。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借助實物演示的力量,為學生創設真實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切身感受實物來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讓空間和圖形教學更加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不斷地促進空間與圖形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日常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課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進行自己的筆盒、課桌、鉛筆盒等文具的寬度和長度,幫助學生掌握“寬度”和“長度”的區別,逐漸提高學生的圖形認知能力。再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廢棄的紙張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讓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樹立自己的空間意識,逐漸幫助學生構建健全的空間與圖形學習網絡體系。
總結:
總而言之,探究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效果是當今小學數學教育重要的事情。將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融貫在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方方面面,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空間與圖形的相關數學知識點,更是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空間觀念,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圖形認知能力。然而,小低年級學生的空間觀念的養成不是一日速達的。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還應該不斷地探索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不斷地促進空間與圖形教學效率、效果、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孟怡琳.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創意與策略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19):105.
[2]宋現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空間與圖形知識教學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2):87.
重慶市大足區雙路小學 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