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文
摘要:高中階段正處于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階段的一項重要教育內容,關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而家庭教育成效直接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影響,結合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影響
引言:素質教育全面普及,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成為教育活動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各個教育階段的共同任務,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必然途徑。家庭教育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家庭教育合理與否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影響,采取合理的教育對策,重視高中生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一、家庭教育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高中階段正處于學生身心發展成熟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價值觀、人生觀逐步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其產生的影響十分明顯。在高中生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念提高的同時,他們也在學習、人際關系、家庭、情感等方面產生了一些困惑與疑問,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落實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保證有效的學校教育引導之外,還需要家庭發揮引導作用。實踐證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康人格,增強心理素質,更好地面對學習與生活挑戰,解決實際問題,促使身心健康發展[1]。反之則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必須重視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關系不和諧影響學生身心發育
家庭關系主要包括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這兩種關系是否和諧都會影響高中生的思想與行為。經過調查發現很多高中生都因為家庭關系不和諧造成各種不良情緒,但它卻成為很多家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在夫妻關系中,父母之間溝通欠缺、家暴等不良狀態會引發學生的恐懼、厭惡、焦躁、自卑、暴力等負面情緒,長期如此不但不能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還容易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在親子關系中,父母關心不足、父子關系或母子關系緊張、親子之間缺乏溝通都是常見問題,這種情況容易導致親子關系冷淡,影響高中對親情與家庭的認識,出現冷漠、跋扈等不良問題,影響他們的身心成長。
(二)家長過度干預學生學習與生活
高中生的心智發育大致成熟,他們初入高中渴望獨立,但是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卻出現過猶不及的問題。很多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父母長輩對其有求必應,在學習與生活上無微不至,卻忽略了鍛煉子女的生活能力,導致在高中這個本該獨立的年紀卻因為家長過度干預而缺失獨立、堅強、勇敢的品質,甚至缺失自理能力,還有一部門學生自私、消極、懦弱,面對挫折缺乏承受力,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之處[2]。有的家長在學習與生活上將自身意愿強加給學生,忽略了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意愿,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不加以引導容易出現偏執型人格。
(三)家庭教育內容不全面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聯系又存在區別,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佳輔助,家庭教育成果對學校教育有著關鍵影響。高中生直面高考,整體學習任務繁重,學習壓力較大,很多家長過度緊張,從高一就營造出一種緊張氣氛,過度重視學習方面,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未能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導致家校配合不密切,學生的基本素質得不到培養,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與不合理的教育引導,容易擊垮他們的脆弱心理,造成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對策
(一)構建和諧家庭關系,創設健康教育環境
在家庭教育之中,首先要創設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為學生成長提供健康積極的環境,保證他們接觸到積極向上的信息,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與正確的家庭觀念。父母要提升自身素養,學會約束自身行為,認識到家庭關系對學生的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意識地構建和諧的夫妻關系與親子關系,樹立積極的家庭形象,充分發揮良好家庭關系的教育作用。其次,加強親子溝通,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弱化青春期對高中生心理產生的影響,讓他們學會與父母長輩相處,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同時要及時了解高中生在學習、生活、情感以及人際關系中的困擾,由父母結合人生經驗提出建議,側重方法引導而不是直接解決問題,由學生自行決定解決方法,使其學會面對困難與挫折,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親子關系中給予正確引導,讓高中生充分感受到家長的關愛、包容與支持,體會家庭溫暖,這樣他們才會放下心里戒備,主動尋求父母幫助,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提供正確教育引導
家庭教育并不是事無巨細的“大包大攬”式教育,科學的教育方式應以引導為主,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念與行為習慣。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認識到過度干預的弊端,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學生提供必要引導,預留出他們自主發揮的空間,使其盡可能的獨立生活,主動提出意見與看法,勇敢面對學習與生活,積極樂觀的解決問題,從而減少心理健康問題。例如,針對高中生出現的情感問題,家長在了解后不宜以堅決的態度進行否定,也不宜代替學生做出決定,要充分傾聽學生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實際想法,然后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降低其逆反心理,讓他們感受到家長提出的意見是正確的,進而解決實際問題,避免了過度干預造成的不良影響,達到家庭教育目標。
(三)全面關注教育內容,改善心理健康問題
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較多,很多內容都需要家長配合完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但要重視學習方面,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利用科學的教育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心理素質,充分實現家庭教育目標。首先,家長與學校須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并反饋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動態,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教育。其次,家長要利用日常溝通、游戲、家務等形式滲透積極、樂觀、勇敢、好學等正確的人生態度與誠信守信、友善團結、熱愛祖國、尊重師長、熱愛勞動等優良品格,充分利用日常教育對高中生發揮積極影響,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與行為習慣,避免心理健康問題出現。最后,家長應對學生的學習與日常行為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其不斷奮發向上,增加學習動力,更好地實現學業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向高中開展教育活動不但要發揮學校的教育引導作用,還需要家庭充分發揮教育作用,與學校、社會形成教育合力,引領高中生接受科學、有效的教育引導。家長要關注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遵循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利用恰當的家庭教育保證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宋獻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8):21-23.
[2]朱玉涵.家庭教育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高考,2019(1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