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踴躍
摘要:專門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與常規學校的學生相比較差,但活躍好動。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在物理課堂中開展實驗,讓學生多去動手實驗,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專門學校;物理實驗;問題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重視應試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基礎教育正向素質教育推進。物理教育作為自然學科之一,如何貫徹新課程改革發展目標,改變課程實施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讀寫背的現狀,鼓勵學生去主動學習,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教師越來越意識到在物理課堂上開展實驗的重要性,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良好的人格,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物理實驗基本上成了中小學物理課堂教學的一種常態,專門學校也不例外。
專門學校學生跟普通學生比,基礎差跟不上,學習興趣低。有些學生本來基礎就差,到初中后學習的內容更多,難度也增大,上課很難跟得上老師的節奏,作業也不會做。慢慢的,問題越積越多,學生會比之前更加厭煩學習。
而物理實驗往往貼合現實生活,更加有趣,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物理實驗更符合專門學校學生活躍好動的特點,也更容易吸引專門學校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致,激發起專門學校學生的求知欲。
物理實驗教學,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和同學們相互合作能力。物理實驗通常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是老師作為啟發學生并引導學生思考的實驗,這樣學生能循序漸進的認識問題并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種是學生分組實驗,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研究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驗要求學生能夠面對實驗所可能出現的現象,自己動手操作,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分析,對實驗結果作出歸納總結。學生實驗中,往往也需要小組分工,這樣可以使得學生之間能夠互相配合,也有助于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和學生交流能力的加強。
但是,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物理實驗從設計到實施,尚有很多問題值得再思考,例如物理實驗的內容如何確定?物理實驗的形式如何創新?物理實驗如何設計才合理?物理實驗過程中的課堂如何管理?下面我從幾個案例中來談談,以期提升物理實驗的理性認識和增進其設計與實施的實踐智慧。
常見問題分析:
案例一:在進行《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課上,準備做橡皮泥小船浮在水中實驗時,剛發完橡皮泥,學生就開始自己玩橡皮泥了。專門學校學生更加不易管理,分發了實驗器材后,學生會開始自己玩;
案例二:在鹽水中做雞蛋漂浮的實驗時,發現有些小組的同學并沒有把鹽攪溶,導致雞蛋總是浮不起來,學生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
案例三:實驗完成后,學生依然很興奮,注意力很難回到課堂上,忽視了理論歸納環節。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在教研組以及同事的幫助下,我將幾個解決措施總結如下:
1、加強對學生行為的管理
一方面是監督學生的行為,包括監督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學生遵守課堂制度和教學秩序的情況,并及時管理學生的不當行為,及時處理學生的不恰當行為有助于防止問題的擴散。不恰當的行為包括不參與教學活動,長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逃避學習任務,公然違反課堂制度和教學程序。另一方面對表現好的學生提出表彰,以示對學生的關注。
2、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實驗課前,教師應多做幾次實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學生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羅列出。每次學生實驗前,告訴學生操作規范,并說明理由。如果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指出學生錯誤的操作,讓學生形成規范的實驗操作。課堂總是不盡相同,實驗更是如此,對學生實驗中發現的新問題,要做好登記,反思、積累實驗教學的經驗。
3、加強過渡環節管理
實驗環節與知識歸納環節如果銜接不好的話,會導致學生對知識沒有本質的認識 ,所以兩項活動之間的間歇時間,也就是過渡環節就非常重要了,這個過渡期包括上一個活動的結束階段和下一個活動的開始階段。教師應當在學習活動結束前幾分鐘,提醒學生,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收拾好上一項活動使用的材料。教師應當督促過渡階段學生的行為,確保每個學生完成后再進行下一項教學活動。
綜上,通過對學生行為的管理,實驗過程中的引導以及過渡環節的管理等措施的實行,可以更好地推動專門學校物理實驗教學,讓物理實驗發揮優勢,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小鴻.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常見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8):74-74,78.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J].學科教育,2001(07):1-5.
廣州市新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