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蘭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如今許多的初中生都對網絡上的流行元素十分感興趣,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到與時俱進,充分做好教學設計,將網絡流行元素和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進行結合,進而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網絡流行元素;初中道德與法治;應用策略
1利用時政新聞平臺進行引導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緊貼時政熱點的學科,有效的情境教學法離不開豐富的信息資源。這意味著,教師在具備專業學科知識之外,還要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知識和較高的社會敏感性。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有意識的去了解網絡上的熱點、流行元素,以及國家時事等內容,唯此才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氣息,使情境教學法做好隨時“應戰”的準備。“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央視新聞”等一系列新聞APP為教師了解社會熱點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條件。以“人民日報”APP為例,教師注冊登錄后在“新聞”頁面中點擊“首頁設置”,界面會呈現不同類型的頻道,教師可依據具體教學要求或是個人喜好選擇興趣頻道。另外“人民日報”APP還設有“云課堂”學習功能,“云課堂”每天都會推送不同的“課表”,“課表”內涵蓋了不同領域的知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計民生小到市井生活,近期網絡上發生的熱點事件都包括在內,教師可以在豐富多元的知識熏陶下,不斷收獲情境創設的新思路、新方法。
2制作多元微課
教師可以利用Course Maker制作多元微課,導入多感官聯動情境。微課具有短小精悍、內容具體、突出主題的特點。在情境教學法導入環節,播放一段時長在3-6分鐘以內,經“科技潤色”的微課,能直觀地闡明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感官感受情境的導入。Course Maker作為制作微課的工具,既采用了先進的非選編技術,又結合了微課的特點,能夠制作錄屏式、PPT式、可汗學院式、交互式等不同類型的微課,具有Microsoft office的操作風格,因此操作起來十分簡單快捷,這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學習壓力、節省了制作微課的時間。例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九課《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第二框“維護國家安全”時,教師先播放一段由Course Maker制作的3分鐘微課——《你支持網購螢火蟲嗎?》,結合近期網絡上熱門的網購活體動物的熱點元素進行教學,微課內涵蓋了音樂、圖片、動畫、文字等素材。首先,通過音樂與動畫的融合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出一幅螢火蟲在夜空中漫天飛舞的畫面,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然后,過渡到主人公“小明”因欲購螢火蟲而與賣家展開有趣的交易對話,給學生以“趣”的體驗;最后,呈現情境問題:你支持網購螢火蟲嗎?,給學以“智”的思考。通過上述微課的呈現,能使學生快速地將視頻中的“螢火蟲”與上節課國家安全體系中“生態安全”的知識點進行回憶聯結,進而遷移到本節課的主題“維護國家安全”。
3開發網絡生活課程資源
在課堂中運用生活化素材,若發生的時代背景不同,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程度、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不同。而學生對生活中的最新問題有極大興趣,希望獲得老師的解答,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堅持時效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尋求與教學主題契合的、與學生關注點一致的信息資源。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學習新天地》的學習中,學生雖然知道學習有一定重要性,但同時他們又看到抖音、快手等軟件中許多網紅迅速崛起,容易產生思想困惑,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比較關注的網紅素材,通過對他們當前發展情況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幫助學生厘清思路。
4教師應做到循循善誘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變化,由以前的教師滿堂灌變成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給足學生充足的空間,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思考。通常在引入網絡流行元素前,教師可以提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根據問題的情況而定,可以讓學生直接回答,也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一個教師好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教具鍛煉抽象思維,這樣學生不僅達到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也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教師也應該在引入網絡流行元素之前做足功課,挖透這些熱點新聞背后的深刻意義。教師需要在引入網絡流行元素時循循善誘,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給予合理的引導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5科學設定活動主題
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效果來不斷地優化下一次的議題,以不斷提高其適用性和有效性。例如,對于“參與民主生活”相關內容的教學,從學生的經驗和處境來講,很多學生對參與民主生活是非常陌生的,對于“行使民主生活的途徑”的內容更是覺得遙不可及,為此,為了讓學生徹底的改變這一理念,加強對“參與民主生活”的理解,并能夠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發揮自己的民主權利,參與到民主生活中來,筆者就選擇了近期多數城市公交車調價的熱點元素,設計了“我們城市的公交是否應該調價”這樣一個議題,這樣一個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關系到學生個人利益的議題,很容易拉近學生與“參與民主生活”的距離,學生有興奮點和興趣點,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同時,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自然會涉及什么是民主生活,為什么要參與民主生活,怎樣參與民主生活等知識點,在以模擬聽證會的形式展開議題討論的過程中,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筆者則從學生的觀點和想法著手展開課本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知識的內化吸收,獲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6結束語
總之,網絡的興起會使教師感受到危機感,但其實網絡流行元素可以成為教師重要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流行元素的融入,能夠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趣味性,更好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程麗琴.網絡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路徑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35(07):39-41.
[2]范秀彩.開展收集型實踐活動,搞好思想品德課前策劃[J].新課程:中學,201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