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收
摘要:問題解決能力是數學學習過程必需的一項基本素養,也由此可知其形成與發展離不開日積月累的沉淀。對此,本文圍繞小學高年級數學課程教學實際,結合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分析,就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1-231
廣義上看,問題解決能力是由個體運用自身知識儲備和認知經驗,以及調動思維能力來對問題完成思考、分析和解答的過程,長時間的接觸與參與,會使問題解決個體形成一種下意識思維,這便是問題解決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實際水平意味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素養與能力成長。
一、問題解決一般性步驟
1、明確問題類型
小學數學高年級課程內容中主要涉及問題解決的有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比與比例、分數、百分數等等。不同的章節下涵蓋有許多細小的知識點,而且其之間往往又具有緊密的聯系。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教材編排的用意,發現知識之間的關聯性,進而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征和已有經驗的方式方法來為其呈現。例如,呈現圖形問題中的圓、圓柱以及圓錐三個幾何圖形,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涉及到圓的計算公式有周長和面積,而圓柱則包括表面積和體積,其中計算表面積就需要對圓的面積進行計算。
2、梳理關鍵信息
準確且快速地找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確定好關鍵信息后還需要對其中字眼的含義進行反復推敲,以保證不會出錯之后再決定選用哪一種解題方法。例如,在解決幾何類問題時需要圈畫出的有周長、面積、表面積、體積等字眼,這是在告訴你最終答案需要求的是什么;在分數或百分數問題中則經常會出現“誰是誰的多少”“比”“占多少”等,明確這些才能夠準確判斷單位“1”是誰,從而朝著正確的方向解決問題。
3、探尋隱藏信息
題目中含有隱藏信息或隱藏條件的情況多出現在分數或百分數等問題中。例如,某商品的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這一問題其實就是在問現價相比于原價,低了多少,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能夠確定單位“1”是誰,而思考的過程恰恰是需要學生長時間積累所形成的一種下意識思維。
二、尋求解題思路
1、基礎知識要牢靠
解決問題是一個思維與實踐并重的綜合性過程,學習者通過題目來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進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不足,或是思路,或是方法運用方面等等。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其實他們已經需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所以時間的利用率應該更高,教師在日常教學結束后應該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作業,來引導學生去到課下自主整理和回顧之前所學內容,或是以一個小冊子的形式總結歸納,便于隨時翻看,其中可以有概念知識,也可以有方法,完全按照學生自己的習慣來。當然,教師也要明白,數學復習絕不應該是抱著教材死記硬背,而是要合理有序地去通過習題來檢驗學生對于所學的掌握度和熟練度,以循序漸進的過程來幫助學生逐漸加深印象,真正內化,形成能力。
2、靈活的思維
問題中呈現的信息往往會與解決問題所需要用到的信息之間有一定區別,這也是問題解決能力中所要求的,即對問題進行轉化,變成通俗易懂的內容,從而清晰地發現要求什么,應該做什么。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自然離不開數學思維,數學思維的形成又離不開日常教學中的積累沉淀。所以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去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相應思維,即面對某一類問題時能夠很快地根據信息判斷出該用到哪種方法,稍加思索后便可以得出答案。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發現,主要培養的應該是正推理法與逆向思維兩種,前者是指根據問題中的已知條件來進行思考,得出數量關系后作答;后者則是從問題出發,去到題目中找尋解決問題需要用到的條件信息。兩種方法對應的情況各有不同,而這恰恰是需要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一種判斷思維,從而能夠根據題目選擇出合適且正確的思路方法。
3、方法多樣化
多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對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一定意義,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去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在原有認知基礎上多嘗試使用新的思路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比較中感受不同,從而知道哪一種方法是最便捷且有效的。例如,分數問題本質上是表示乘除關系的單一式問題結構,解決過程只需通過經典算數來對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進行列式計算即可。但更進一步,解決諸如A(或B),以及A(或B)比B(或A)多(或少)幾分之幾,求B(或A)一類的分數問題時,就需要一定的初階代數思維來進行思考。亦或是某一種方法在解決代數運算問題時會比較復雜,但解決方程問題就十分便捷和高效。
三、注重檢驗反思
檢驗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檢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驗算,是一個防止出錯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習者思維意識嚴謹與否的體現。小學階段,常用到的檢驗方法有代入、估算、求他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代入,即將答案結果代入回題目的未知條件中來進行計算,看看所得答案是否與問題中給出的條件相同。例如,兩根電線桿埋在地下的部分都是二分之一米,而第一根電線桿裸露在地面上的部分是其全長的九分之七,第二根電線桿的總長度是第一根的七分之六,求這兩根電線桿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在得出結果后,即可將答案帶入到第一個條件之中進行演算,看結果是否等于題中“埋在地下的部分為二分之一米”。
綜上,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其實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廣大教師也對此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手段。本文在此僅向廣大一線教師傳達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應當多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來尋找突破點,適合學生的才是最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張裕俠.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0):213.
[2]楊艷紅.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11.
[3]楊丕信.例析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09):75-76.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官莊壩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