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魚
摘要:現代法治社會的建設和改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焦點。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號召,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成為當務之急。作為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層單位,初中學校要積極地對青少年展開道德和法治相關教育,利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道德與法治知識,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情境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途徑
道德和法治課堂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教師要重點培養的內容。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深刻認識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學習道德和法治學科的知識。
一、“情境教學”概述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方式。該方法下,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所描述的情景進行場景轉化,利用圖片、視頻、工具等進行情景還原,從而輔助一定的文字描述,提升教學內容的感染力,讓其變得形象、具體,讓學生仿如身臨其境,從而提升其學習興趣,實現高效教學,最終促進學生智力開發、知識汲取。
二、“情境教學”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意義
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是教育工作者根據經驗提煉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融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更為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其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有一定的積極輔助作用。第一,以“境”動人,提升學生興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性較強,對于初中生來說,新鮮刺激的事物更容易引發其學習興趣。而情境教學則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一個場景設置,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因此可以采取學生喜歡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二,以“創”構建,融合更多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較多,教師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將一些相互關聯的課程進行情景融合,以實現不同內容之間的連貫性,用更為靈活多樣的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灌輸,有效豐富教學內容。第三,促進學生學習遷移。學生遷移能力是當下教育工作中十分注重的一種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這種能力的培育更為關鍵。通過情境教學,學生的認知、技能都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將實踐思考融入情境教學中,有助于培育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發揮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探索欲望,實現學習知識遷移,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三、“情境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情境是將教學活動置于充滿生活化因素和氣息的場景中,以此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們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營造一個充滿活力、與生活關聯性強的課堂教學環境。我意識到大多數學生只接受家人的愛,卻沒有回報家人的意識,導致學生養成了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漠視他人的性格,影響學生未來成長。因此,我在教授《親情之愛》這一單元內容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一天,小明回到家中發現家里一片狼藉,原來是姥姥在打掃房間的時候摔倒了。看到姥姥痛苦地躺在床上,小明想給姥姥燒點熱水喝,但是不知道該怎么辦?此時,我讓學生自由結組,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你自己會干哪些家務活?你對小明的行為有什么感想?學生在我創設的生活情境下能很快地明白初中生應該具備承擔家庭責任的意識和能力,要懂得感恩,能用實際行動回報家人,于是順利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二)創設故事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故事具有形象生動、豐富有趣、充滿想象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活動中,我經常使用故事情境,或者講述名人故事或者編寫相關的故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識點。如在學習《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我給學生講述了秦始皇為追求長生不老,特意派方士尋找不死之藥的故事,引起了后人的遐想。故事講完后,我提出了問題:世上真的有長生不老藥嗎?生命可以永恒嗎?聽到我的提問后,有些學生說不能;有些學生則認為等到科學技術發達了,可能會實現這一愿望;還有的學生給大家講了網上流傳的段子,說是秦始皇真的獲得了長生,因為歷代帝王畫像都是秦始皇的樣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等到教室里逐漸安靜下來,我總結道:一個人的生命不能永恒,但人類的生命是永恒的,讓學生對本單元教學主題有了深刻的認知。
(三)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有了疑問才有思考和探究的動力。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是利用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最終在探究問題、重新發現問題、提出新的問題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如在學習《友誼的天空》這一單元內容時,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如下:“友誼診所”來了幾位學生,請你為他們診“病”并開出處方。
學生1癥狀:期末考試中,王某由于沒有答應好朋友抄襲試卷答案的請求,于是失去了這位好朋友。
病因:
處方:
學生2癥狀:劉某由于自己成績很好,經常嘲笑其他學生,也不幫助其他學生,在班級中不受歡迎。
病因:
處方:
學生 3 癥狀:趙某性格開朗,結交了很多朋友,其中包括學校附近的小混混。
病因:
處方:
這樣的簡答題形式新穎、有趣,讓學生眼前一亮,激起了學生的思考興趣,因此大家急忙打開教材,尋找正確、合適的答案,最終完美地解答了我的問題。
總之,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其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不僅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重視學生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的雙重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設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讓學生愛上道德與法治課,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松濤.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情境創設[J].當代教研論叢,2015(03).
[2]董娜.初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創設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4(28).
[3]張方方.情境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才智,2020(13).
廣東省中山市紀中三鑫雙語學校 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