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國家近年來也正在大力推行體育教學的創新,這是當前我國教學領域創新改革的首要任務。為了得到更理想的教學成果,我們需要結合時代趨勢,去思考我國大學體育的創新原則以及創新策略,這是意義重大的課題,也是本文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大學教育;體育教學;教學創新
我國的大學體育教學,一直以來都得不到充分重視,這與應試教育思想有著直接關系。而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學大目標下,對于大學體育教學的創新必須要展開進一步思考,這是關乎我國教學領域發展的重要問題,需要得到我國教學領域的充分重視。
一、體育教學創新改革的原則
(一)綜合性原則。體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關系到學生多方面素養的養成,而并不只是單純強化學生的體魄,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為了讓體育教學真正體現出育人作用,校方首先必須要考量學生多方面的素養強化需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體魄強化,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其他相關素養培養,包括團隊合作能力、決策能力、領導能力等等。
(二)整體性原則。體育教學需要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教學內容、評價標準以及不同的學段、等等,都要進行整體規劃,體現出獨立性。只有保證教學體系的整體性,才能更大程度發揮出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體現出體育教學的價值。
(三)聯系性原則。教學體系當中的各個學科都是有著一定聯系的,體育教學的學習也同樣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一定聯系。首先從健康角度來分析,學生沒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心狀態,無論是哪個學科的學習,都是無法得到理想效果的。其次是學生的許多核心素養,也是需要依靠體育學習去養成的,包括以上所談及的合作能力、決策能力等等。要體現出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關聯性,才能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1]。
二、體育教學創新改革的標準
(一)效果標準。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有相應的效果衡量標準,體育教學亦是如此。根據不同階段、不同教學目標,要制定不同的效果衡量標準,這是最為基礎的要求。除了要將最基本的身體指標要求融入體育教學的效果衡量標準中,還要將許多其他的信息作為衡量標準,包括學生的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出勤信息、以及在體育競技項目中的獲獎信息等等,這都是可用于判斷教學效果的基礎信息。
(二)效率標準。所謂效率,即是指在單位時間之內完成的任務量以及質量。但是許多教師所認為的效率,卻單純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這是不合理的衡量標準,因為無論是在多短的時間內完成多少任務量,如果學生沒有任何進步與收獲,那么就不算是有效的教學。
三、體育教學創新改革的策略
(一)明確體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明確,是任何學科教學的第一步,大學體育教學要改革,也要從這一步開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目標集中在對學生的身體素養提升,包括耐久力、爆發力等等,但是卻并未考慮到其他素養的培養,但事實是學生的其他素養培養,也與體育教學有著密切關系。無論是團隊合作能力、組織能力還是決策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等,都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去培養。為此必須要將這些目標融入到體育教學的整體目標當中,讓教學目標更加合理,才能讓教學的方向更加明確。除此之外,考慮到體育課程一直以來被忽視、被打壓的現狀,也要將各類問題的解決納入目標當中。簡而言之,體育課程教學的目標需要更加細致且合理,才能推動體育課程授課效果的優化[2]。
(二)創新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創新,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任務,在不同的時期,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去引導學生,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往的內容已經無法適應體育教學的需求。所以只有不斷創新內容,才能夠不斷給體育課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堂的創新。
(三)課堂結構優化。任何科目的教學都是要循序漸進完成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序,必須要完善課堂的教學體系結構,讓課堂更加完整,有理論、有實踐、有總結、才能有收獲。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優化課堂的結構,才能讓課堂的效能得到體現。
(四)教學方法改革。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許多以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只有結合新時期的教學需求,思考新的教學方法,并且實際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觀察效果,才能發現最適用于當前教學的方法。因為單純依靠教師的示范,學生很難從教師的動作當中反復觀察細節,因為許多體育項目的動作往往要求十分迅速,而在快速運動的過程中,動作細節是很難觀察的。而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示范視頻,則可以進行慢放以及回放,方便學生反復練習。換言之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才能讓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實質提升。
(五)教學考核評價內容與方式調整。教學考核是體育教學的關鍵環節,只有經過嚴謹的考核,才能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進一步了解。而為了保證考核的精準性,必須要不斷創新考核的標準以及考核的方式,才能讓體育課的考核更加科學精準。在教學創新的趨勢下,首先必須要擺脫以往的固化考核思想,不能只將學生的身體指標作為考核標準,而是要融入其他方面的要素,包括精神健康狀態以及以上曾總結的多方面核心素養,這都應當包含在體育課程考核的范疇內。
參考文獻:
[1]龔洪,張業.高校體育教學創新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J].參花(下),2020(08):59.
[2]冷屹.大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創新措施的探析[J].體育風尚,2018(06):174.[3]宋志偉.淺析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討論[J].高考,2018(14):9.
作者簡介:強新利(1966.12-),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山東省青島市,職稱:副教授,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和教學方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教育學院 8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