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一種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方法,初中物理教師也因此將之應用在了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圍繞分層教學法運用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其在課堂上的合理運用兩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并在本文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旨在為各位初中物理教師提供參考,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分層教學法的作用.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物理教學;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2-0053-02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簡介:李發江(1976.3-),男,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他們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而是在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究.分層教學法就是能夠滿足教師要求和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方法,它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由學習空間,進而使得學生在物理的學習中得到個性化的發展.但在一切都是建立在初中物理教師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教師必須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
一、分層教學法運用前的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法之前也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分層教學法的作用.接下來筆者就從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學生學情和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兩方面展開介紹.
1.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學生學情
分層教學法是實施在學生身上的,它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因而初中物理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學情進行收集,其包含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起點水平等特征.在此過程中,為了讓收集的結果更加科學,教師此時就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利用.他們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科學合理的測試題讓學生進行測試,有測試學生學習風格的;有測試學生學習基礎的;還有測試學生學習能力的.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交流工具來將測試的結果及時地傳遞給教師.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來進行課堂教學計劃的制定.
2.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
當初中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搜集之后,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是學習基礎踏實和學習能力優秀的,B層次的學生是有一定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中等的,C層次的學生則是學習能力徘徊在及格線上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如果他們將分層結果公之于眾,就會很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因而教師對學生的分層必須是隱性的,他們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即可,并且將之體現在自己的日常教學行動中,而不是當著學生的面進行公布.
二、分層教學法在課堂上的合理運用
當做好了精心的準備之后,初中物理教師就能夠將分層教學法合理有效地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接下來筆者就圍繞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分層的物理問題、小組合作展開學習和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四方面來展開詳細的論述.
1.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教學目標是初中物理教師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因而教師需要對其加以重視.他們在運用分層教學法的時候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為學生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那么教師具體該如何去做呢?此時他們就需要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開始就將教學目標以列舉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進而讓學生有努力的方向.然后教師就可以在心中對學生有隱性的評判標準,并且通過布置作業、制作微課等一系列的后續操作來幫助學生完成該節課的教學目標.例如:《來自地球的力》這一節的教學主題是重力,因而筆者以此為中心來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研究和擴展,進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筆者就將目標對學生進行了呈現,其分別是:(1)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知道重力和質量的關系,會用公式G=mg做簡單的計算;(2)通過實驗歸納出影響重力的因素,學習測量重力的方法,會用公式G=mg做稍微復雜一點的計算;(3)能夠利用公式完成求重力、密度和體積等復雜計算題的解答,并能使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接下來筆者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朝著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努力,自己則在心中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判.最后筆者會根據學生的表現來為他們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
2.設計分層的物理問題
初中物理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之后,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具體而言之,教師需要從基礎性的內容過渡到提高性的內容再過渡到發展性的內容,這樣的話學生也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為了做到這一點,初中物理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物理問題的分層設計,并且將之體現在自己的教學課堂中.在實施的時候,教師則需要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問題的呈現,進而促使他們都能夠對問題產生探究和回答的欲望.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并因此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例如:在進行《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內容的教學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多次播放敲擊音叉,并且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進水里的實驗過程.這樣的話,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被生動形象的視頻所吸引.筆者會將該視頻進行多次播放,而且每一次播放之后,筆者都會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你們從中觀察到了哪些現象?筆者會首先提問C層次的學生,然后是B層次的學生,A層次的學生.因為越到后面,學生的思考可能就會越有難度和深度.他們第一次可能觀察到的是水花,第二次觀察到的是音叉在敲擊后水花四濺的現象等.這樣的話,每一名學生都會有回答問題并且答對問題的機會,他們也因此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進而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充滿興趣.3.小組合作展開學習
物理是學生進行初中所接觸到的一門新的學科,因而他們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此時他們就會需要教師的幫助.但在班級授課模式中,初中物理教師并不能隨時隨地跟在學生身邊為他們進行及時的答疑解惑,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降低.此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小組內有著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彼此之間就能夠相互幫助和督促,進而實現彼此之間的共同進步.例如:筆者會按照1∶2∶1的比例來將三個層次的學生共同分到一個小組中去.在分組的過程中,筆者會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如筆者會先設定組長,然后在組長選擇成員的過程中,如果有兩名學生條件相同,此時筆者就會征求他們的意見,詢問他們想要去的小組.這樣的話,小組內的成員相處起來就會更加融洽.除此之外,筆者為了提高小組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為他們布置一定的任務,營造競爭的氛圍.在布置任務的時候,筆者會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而將任務分裂成一個個難度不同的小任務.然后筆者就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負責不同難度的小任務,并讓負責同一任務的全部學生保持著競爭關系.接下來筆者就會針對他們的表現進行獎勵或者懲罰.這樣的話,好勝心強的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小組的學習中去.
4.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
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評價是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為其能夠讓學生對該節課的表現進行總結和反思,進而將自己在學習中的優點發揚光大,在學習中的缺點及時改進.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在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取得顯著的進步.因而在運用分層教學法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評價的分層也是教師需要做到的.因為教師只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評價的樂趣,他們才能夠積極地對其進行接受,并且按照其內容進行行動.對于C層次的學生,筆者會以表揚和鼓勵為主,旨在讓他們在此過程中樹立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這樣的話,C層次的學生就不會再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抵抗和畏懼的心理;對于B層學生,筆者則會以鼓勵和分析為主,前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更強,后者則是給予學生進步的方向,進而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對于A層次的學生,筆者則會展開綜合性的評價,并且在評價的過程中將A層次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樣的話,A層次的學生就能夠產生競爭意識,并且在該意識的驅使下對物理知識有著更濃厚的探究欲望,此時他們不需要筆者的督促就能夠自覺地去進行物理知識的擴展,進而讓自己的物理水平有所提高.這樣的話,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個性發展,進而走出不同的道路.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讓初中物理教師有著全新的教學體驗,因為其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教師自己則處于引導的地位.在分層教學法的影響下,教師自身的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因而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對分層教學法進行深入地研究,并將之有效地貫徹落實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在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為自己未來物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參考文獻:
[1]杜想平.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10):71.
[2]高振梅.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3):75-76.
[3]孫逢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7):23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