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是學習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良好、及時的復習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回顧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對于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二次梳理,對于課堂中沒有學會的進行及時的查缺補漏,防止在進一步的學習當中導致漏洞不斷擴大.復習對于學生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并更加熟練的運用于解題過程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實踐教學當中應當被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2-0047-02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簡介:鄒委相(1982.11-),男,江蘇省贛榆區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自古以來,各個時代的教育學家都將復習作為日常學習工作的重要步驟之一,認為復習不僅僅是對于所學知識的翻新與鞏固,更能夠幫助學生從中得出新的結論、由小漸大,從舊知識中學到一些新道理,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來說十分有幫助.然而,在當前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復習并沒有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給予復習應有的重視程度.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努力轉變這一現象,積極開展數學復習課,豐富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課堂形式,培養學生開展復習工作的積極性并養成復習習慣,通過復習提升其數學水平.本文針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一、整體回顧、構建網絡
小學數學教材在編排時就十分注意知識的整體性,講究各個單元之間、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然而在實踐教學環節當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對其整體性的把握,而是將教材分割為獨立的知識點,因此學生并沒有養成用整體的眼光去看待數學知識的習慣.在開展復習工作時,教師應當著重關注教材各個部分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告訴學生看似不同的內容之間所存在的深層聯系,幫助他們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在腦海中形成知識網絡,培養一種宏觀的數學思維,將所學知識更加系統化.
例如,小學數學當中對于加減法的學習貫穿了小學數學學習的各個階段,從一年級時學習的“1~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到“100以內的加減法”“萬以內的加減法”,對于加減法的計算難度在不斷遞增,但其本質上都屬于同一個知識點,因此在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對于這些知識點進行串聯,集中復習,使學生對于曾經學過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溫故舊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用一種橫向、縱向兼顧的眼光去審視曾經學習過的知識,長期堅持用系統化的眼光進行復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后,及時脫離開教師的引導,學生自身也能夠自主總結、自主復習,用統籌的眼光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統一復習,使得知識點更加系統,效率得到提升.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小學數學成績的提高,而且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也有著有利影響.
二、對于曾經掌握并不熟練的內容進行補充
數學課教學時的突出特點即為環環相扣,許多學生都曾抱怨,在數學課中一旦開小差或走神,就很難再次跟上教師所講的內容;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初次學習時并沒有充分掌握所有知識點,而是部分掌握了、重點、難點掌握了,而其中必定存在部分細節,是學生在沒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時漏掉的,一旦考試時測試到這些細節,學生必然因為不會從而失分,因此,在開展復習課時應該對教學中產生的漏洞加以填補.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簡單計算時,學生對于“1”這個數學概念并沒有充分了解,只是知道某兩個分數之和為“1”或用“1”減去一個分數即可得到剩下分數的大小,這種情況在學習最基礎的分數計算時并不十分嚴重,然而到后期學習更加復雜的分數知識時,學生對“1”所表示的整體概念不清楚則會導致他們無法分析出題目中的隱藏條件.因此,在開展復習課時應當對“1”這一概念進行更加充分的解釋,使得學生明白在進行分數計算時“1”這一數字究竟是從何而來.
再比如說,當老師帶領學生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一個盒子,然后讓學生以此盒子為基礎,計算出盒子的面積、體積.學生可以邊動手,邊計算,對于之前不理解的地方也會又有一個新的認識,完善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和計算能力.
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學生在初次學習時沒有掌握的地方,無論是其因為走神還是因為知識點過于復雜而掌握不扎實的內容,都能夠在復習課中得到鞏固,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還為其今后的拓展學習準備了必要條件.學生在復習這部分內容時不僅能夠彌補自己知識上的欠缺,而且還能從舊知識中挖掘出新知識,對學習十分有利.
三、反復大量訓練提升做題效率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在每天的數學學習當中保持一種高度精神集中的狀態,因此便很難進行大量的題目訓練;而想要學好數學這一學科大量的練習與鞏固工作必不可少,沒有對于數學題目的大量研究,學生很難將理論的知識直接運用于實踐,必然會產生理解上的錯位,還很可能因為不會做題目而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降低其數學學習效率.因此,在開展數學復習課時教師可以集中鼓勵學生進行題目的大量練習,通過短期內的高度集中形成一種積極的氛圍,達到大量練習的效果.
訓練并非是讓學生盲目的做題,對學生應用題海戰術.在對學生進行題目訓練時一定要注意“課本為主,其余為輔”,讓學生先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然后再利用一些輔助資料加強練習.可供學生使用的習題資料的種類十分多,優劣不齊,老師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比較和教材貼切的資料,這樣學生就可以少做一些無用功.學生在大量的習題訓練之中逐漸就會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掌握解題技巧,同時解題速度也會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現自己知識的欠缺之處,對一些感覺有困難的題目可以找一些相似題目進行針對訓練,更好的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
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當中參與進數學復習課,通過潛意識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實現題目的大量練習,從而自主學會許多數學解題技巧,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既扎實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對于其自信心也是極大的提升,培養了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長期堅持數學學習.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
四、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和內容
部分老師在組織復習時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根據自己的節奏來復習,復習內容也大都是老師覺得學生學起來會有困難的地方,反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這也就導致了復習課的效率和質量都不高.因而老師在組織復習時,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復習的時間和內容.首先是時間,人的記憶時間是有規律可循的,眾所周知的遺忘曲線簡明扼要的總結了這一規律.我們從曲線中能知道,一般在我們接觸到新事物的幾分鐘后遺忘就開始了,時間越久遺忘的越多,并且遺忘的速度呈現先快后慢的趨勢.因此,老師應該僅僅抓住這一規律來對學生實施復習,在每節課前簡短的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舊知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適應新知識的學習.一般學校所安排的復習時間是有限的,老師應該根據此時間對復習內容進行靈活轉換.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一些學生的重點,讓學生明白哪些知識是相對而言比較重要的,如果時間仍有剩余,老師可以收集學生的復習想法,對于仍有較多學生存在疑問知識點再次進行詳細復習.充分的利用復習時間,把復習質量和效率都發揮到最大.
五、創新復習方式復習就是要把以前學習過的內容再重新溫習一遍,一般不會加入太多的新知識,所以學生會覺得比較枯燥無趣.并且許多老師在傳統教學的復習中只是機械的要求學生做題,因而學生對復習課感到更加厭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對復習課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說在復習平均數時,老師可以先和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做一個系統的回顧,然后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題目:給出某公司2019年的各季度的銷售業績,請學生根據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設置一些問題,并對問題做出解答.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他們會主動的加入到課堂之中,絞盡腦計的想出一些新穎的問題,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針對點會不同,但是都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體會.老師也可以請學生之間交互題目互答,并請出題同學進行批改,這樣學生之間也能相互交流學習,更有利于復習課的進行.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終生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及積極的學習興趣,這一階段的教學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進步及教育事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從實踐教學中發現單靠課堂教學難以使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復習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當充分肯定復習在促進數學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積極開展數學復習課,查漏補缺、大量練習,并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及效率.
? 參考文獻:
[1]祁順成.優化復習,讓知識成鏈[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8,56(12):28-2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