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要:小學是孩子獨立成長的首要階段,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剛剛脫離幼兒時期的懵懂,帶著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步入了小學生活,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會終身受益的,學校和家庭都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語文課行為習慣,低年級學生語文課行為習慣是一個需要慢慢花時間養成的,成長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課;行為習慣
在如何培養學生語文課行為習慣上,教、學、做不可分割。教師在實踐中將教學與學習聯系起來,與學生共同進步與成長。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夠助小學低年級學生培養出良好的語文課行為習慣呢?以下幾點都可以采取。
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要用的參考書,也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查找學習資料,更深層次的了解學習內容。
(一)針對課程的特點進行不同的預習方式,是精細還是粗略,精細粗略的程度如何,都是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逐漸領會的,語文課課堂上淺顯易懂的內容只要稍做了解就行,但是內容多,難度大,就需要好好預習一下。
(二)在預習時參考書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部分人文地理這方面的知識,則需要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你想全面了解小說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學習關于風土人情方面的文化,了解更多相關聯的基礎知識,這樣才有益于對課文深入的理解。
(三)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預覽的過程中要擅長聯系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也就是說,利用現有的知識來分析這個問題,每次可以聯結新舊知識,在課堂上能夠鞏固儲備的原有知識,并促進新課程的學習。
(四)樂于助人,預習中發現問題,能自行解決最好,不能解決的則動手記錄下來,帶著疑惑聽課時,意圖就非常明確,注意力也易集中。
二、要求學生課上認真聽講
(一)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眾所周知,好的習慣能夠影響孩子余生的發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教育,培養他們樂于專心聽講的習慣是非常迫在眉睫的。低年級學生由于年紀小,好奇心重,很容易分神,此時就需要教師以愉悅的氛圍授課吸引他們,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用來活躍思考。
(二)要求相同的坐姿
明確規定課上學生的坐姿,雙手平放在桌面上,身坐直、雙腿并攏,要求每名學生均要做到。如果任由學生自己的習慣坐,就會出現有彎腰,趴桌子等,不止對課堂有影響,對于學生以后成長也是一種問題,更容易出現背不直等問題。
三、要求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設定,可以使學習變得有挑戰性和競爭力,從而擺脫枯燥乏味。只要把老師課堂留下的問題全部進行深思,問題就會變得非常深制,孩子們就會清晰地掌握知識內容。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可以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是否深入研究的體現。它涵蓋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所有知識,積極探索全新的知識和運轉大腦。通過主動舉手,學生可以在這種環境里變得越來越聰慧,也會更加活潑開朗,能夠跟隨老師的進步和新知識。動腦筋,創造性地思考,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來鍛煉你的大腦。主動舉手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能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拼接和促進作用。理解問題,把對問題的理解連貫地組織起來,用語言表達出來,是一個更高的層次,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要想更快速地促進小學生語文體系的建設,老師們要規避傳統教學中常見的錯誤理念,逐步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實現穩定、自律的行為構建[1]。
四、要求學生課后復習,完成作業
課后復習會讓學生更加清楚學習的內容,課后作業是驗收學習成果、鞏固所學知識而設置的。語文課堂認真聽講,學習的內容吸收理解后,完成課后作業用不了太久的時間,課后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知曉當日課后作業內容,回想當天所講內容,并且依照課堂筆記相關知識點開啟鞏固性匯總和復習。需知“溫故而知新”,只有不斷復習才能更深刻的明白。
五、要求學生學會自習,進行課外閱讀
自習是最能體現學生行為習慣的地方,自習能體現出學生的自制力、意志力,因為在自習的時候,需要學生懂得自主學習,因為這個時候沒有老師的講授,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規劃自己的學習。需要自己對自己的時間做出規劃,制定學習計劃,實施學習計劃,對自己的時間負責,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語文行為習慣,課外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外界知識,也能對語文課的課堂學習起到很大的幫助,只有了解的多才能更清楚語文的美,詩詞、詩歌都需要反復了解才能懂得其中的含義。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積極正面的作用,對學生的素質和思想體系也同樣有重要聯系。通過課外閱讀也能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因材施教,讓學生人人都有好習慣。
學生初入小學,好奇心重、好動活潑、貪玩等一系列因素導致他們不習慣學校生活。針對學生的以上特點,可采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式來鼓勵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激發他們去感受表揚的心情,讓學生發揚這些被表揚的優點。對部分學生,教師關心,鼓勵,引導,教育學生,不能遠離、打壓、排擠。低年級段學生成績上的差異,不主要由他們先天的智力水平決定,更重要是由他們的學習習慣的差距約定的。因此,低年級教師要從小事留心,從各細微中發現學生的變化和剛不適應不習[2]。任何行為習慣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導的好,一切都會向著更好的方向進行。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規律,運用多種方法教導學生的行為習慣,激發出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3]。
結語:
事實證明,行為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持之以恒,就會使學習行為習慣形成一個有機循環。要堅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定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盛琳.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的策略淺談[J]. 考試周刊, 2019(21):33-34.
[2]傅云霞. 讓傾聽成為課堂里最美的姿態——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2):148-148.
[3]龔艷萍. 淺述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應該培養的好習慣[J]. 散文百家·國學教育, 2019, 000(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