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在素質教育日益被提倡的今天,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想在滿足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從而探索出適應當今教育的教學方法,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261
引言
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基礎學科,語言能力對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逐步推進,強調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轉變應試教育思想。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暴露出其教育弊端,并且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應該首先分析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針對其原因對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和提高,達到語文教學最核心的目的,教會學生運用語文。
一、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從教材來說,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致力于對小學生語文教育的全面啟蒙,涉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認同以及語文基礎素養的提高等多個方面。在書籍的排版和編輯上,課本避繁就簡,使得重點內容更加突出,并且增加了很多適用于小學生特點的畫面展示,教材具有可觀性和有趣性,有利于教師教學使用。
從課堂教學來說,這門學科在目前的教學水平不是很高,課上氣氛沉悶,教師還采用傳統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課前教師通常會將所有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準備的教案中,在課上時“全盤托出”,學生只是機械的進行吸收和記憶,這個過程中學生思考和探索的內容比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本可以有趣的的語文知識變得乏味。學生上課的時候提不起興趣,最終導致了課堂效率變得很低下。因此影響課堂效率的主要因素還是在于教學方式上。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1.傳統教學方式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教育方式主要體現為以老師講為主,而且大部分老師是過于依賴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復述。首先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認知能力有限,智力水平也不高,對于一些語言的理解還很難到位,這種年齡特點就導致學生對很多相對抽象課程內容很難理解,一旦小學生很難理解,小學生就會拒絕學習,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能出現在課堂上的吵鬧,這時候老師的重點也將從語文教學轉變為維護課堂次序,不當的教學方式將嚴重影響課堂效率。其次,對教師教學而言,語文老師一定要正確的解讀教材,是用教材教學,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輔助老師進行教語文的,而教出來的語文是要在運用起來的,但這一點卻被許多老師忽略了。教師用教材教的是課文,講情節,分析內容,無限地拔高,不斷地深挖,小學生不喜歡上這樣的語文課,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就不高。
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將課堂教學簡單化,有趣化,讓小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例如:教師可以在相對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學中加大對于信息化手段的運用,這種相對直觀的表現可以減小學生的理解難度,加深其學習印象。化抽象為具象,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視頻、圖片、聲音,通過互聯網讓小學生看到豐富的世界,明白文字中蘊含的情境,讓學生很好地領會語文。舉例說明,在《田忌賽馬》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知識閱讀課文無法準確的理解田忌的智慧,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入信息化手段,通過視頻來還原這場比賽的情景,讓各位學生全面的看到事情的發展,人物的交流,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對田忌的機智有更深的體會了。之后,教師再加上語言的引導,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反射出來的哲理,學生也就會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認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 教師本身的語文素養影響課堂效率
真正的語文課應該簡單一些,就像于永正老師說的:簡簡單單教語文。語文無非是這些東西,讀書,識字,讀課文,寫句子,學表達……簡簡單單。但是這個所謂的“簡單”卻是需要老師本身具有很高的語文素養。老師上課要讀懂文本,理清脈絡,刪繁就簡,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這需要老師在上課前下足功夫 ,在課前做好解讀教材,了解學生。語文教師的功力不在于知識多豐厚,語文教師應該是個雜家,什么都涉足一點,都知道一些。還要善于學習,與時俱進。而其中將語文教學簡單化實際上對教師來說確實提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比較系統的閱讀教學方法,需要環環相扣,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降低課程的教學難度。關鍵在于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沿著這種聯系進行自主閱讀,在這種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其閱讀量會有很大的增加,學生的眼界會很大程度的打開,除此之外,還能讓其靈活的掌握閱讀方法,學會文章的分析方法,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其思維更加全面和縝密,學習方式更加科學高效。在小學五年級教材上冊中,教師通過對比分析學習內容找到了其中三篇寫父愛母愛的文章,并且確定了教學的主次關系,決定以《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已精讀的方式進行重點講授,對其寫作手法、表達技巧、作者生平等方面對文章進行全面分析。之后,學生在這篇文章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和《慈母情深》這兩篇文章,最后,將自主學習的這兩篇和前面教師講授和引導學習的文章進行對比,學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充分達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少講,學生多讀的教學效果。
三、總結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對于個人和國家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讓小學語文教育更加適應社會對個人的要求,也會讓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更快更好。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教學理念落后,上課方式單一,這些原因導致了目前的教學效率偏低。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教學的方法必須做的更加靈活,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簡單,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高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J].中華少年,2019(05):174.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街道良莊實驗小學西良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