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霞
摘要:目前有很多幼兒園在教育過程當中認為幼兒年齡比較小不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忽略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幼兒園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當中,形式比較簡單,一般以說教為主,忽略了勞動教育的實踐意義,這種勞動教育并沒有對幼兒起到實質性的效果。本文立足于幼兒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幼兒勞動意識的培養,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家庭教育;勞動意識;有效策略
幼兒園雖然重視了理論加實踐,但是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注重幼兒的主體性,強制性讓幼兒按照老師的方法進行勞動活動,從而大大降低了幼兒的興趣。此外還有很多幼兒園在對幼兒勞動成果進行評價的時候,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忽略了幼兒精神情感層面的變化和收獲。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幼兒勞動意識培養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家庭教育中幼兒勞動意識的培養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
幼兒的直觀思維比較發達,對一些感興趣的東西有主動探索的欲望,這是重要的教育契機。在培養幼兒的家庭勞動意識時,教師要為家長提供一些幫助,讓家長給幼兒創設一些勞動情境,以調動幼兒參與勞動的主動性。在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模擬場景的形式,讓幼兒參與角色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游戲、故事、視頻、動畫、繪本等,這些都是情境創設可以借鑒的載體,能夠成功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教師可以進行合理選擇。
幼兒參與家庭勞動,需要有更多內驅動力的支撐,如果教師和家長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展開設計和調度,自然能夠收到顯著的效果。例如,教師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家庭環境,要求幼兒扮演家庭成員的角色,處理家里的事務,如買菜做飯、收拾屋子、洗衣服等,讓幼兒選擇角色,參與到這些勞動中來。幼兒對角色游戲是比較喜歡的,能夠選擇喜歡的角色展開互動,確保勞動式游戲的順利推進。在設計這個游戲時,教師利用情境展開調度,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互動中形成勞動意識,這無疑是比較精巧的設計。幼兒對勞動產生了興趣,勞動便成為了游戲,教師對此有更加清晰的認知,這樣才能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在興趣中啟動勞動思維,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
二、設計活動,增強幼兒的勞動體驗
幼兒對游戲情有獨鐘。家庭勞動與游戲有很多相通之處,關鍵要看教師如何進行設計和融合,如果能夠將家庭勞動內容與游戲結合起來,其助學效果會更為顯著。幼兒在游戲性勞動中獲得豐富的體驗,自然會形成勞動意識,對勞動不會有更多的排斥心理。教師不妨利用多種輔助手段,為幼兒設計一些場景游戲、制作游戲,將家務勞動內容巧妙融入進去,促使幼兒自然形成勞動觀念。
幼兒大多喜動不喜靜,對一些操作活動有更多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簡單的制作活動,讓幼兒在具體參與體驗中形成勞動情結。例如,在家庭中,家長經常會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些玩具、飾品等,幼兒對這樣的活動比較熟悉,自然有更高的接受度。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廢舊雜志、彩紙、塑料瓶子、膠水、剪刀等材料和工具,讓幼兒自行設計制作方案,展開制作操作。教師與幼兒一起研究,并給予幼兒更多的示范操作,讓幼兒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制作活動中。在制作過程中,幼兒需要面對很多勞動任務,勞動體驗順利構建起來。教師為幼兒準備了制作體驗活動,將幼兒帶入勞動情境中,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熱情,培養效果非常突出。
三、家園同步,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家園同步在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幼兒對家庭有更多的依賴,教師施教時需要與家長達成共識,避免出現沖突性教育,一旦家園不能統一,必然給幼兒帶來困惑,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在具體合作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專業支持。在幼兒家庭勞動意識培養教育中,教師要讓家長積極配合,督促幼兒參與家庭勞動,從勞動機會、勞動組織、勞動評價等方面發揮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幼兒可以參與很多家庭勞動,如幫助家長掃地、擺放餐具、收拾房間、整理玩具等,還可以給家長捶捶肩、捏捏腿,這些都能夠鍛煉幼兒的勞動意識。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讓家長對幼兒參與的勞動進行科學評價,多給予正面鼓勵。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幼兒獎勵時需要掌握一個度。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勞動,這對幼兒的影響是積極的,如孝敬長輩,這不是幼兒自己的事情,家長也應該做出表率,這會給幼兒帶來更多的啟迪和鼓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才能更好地施教。在培養幼兒家庭勞動觀念時,同樣需要家長的榜樣力量。
四、家長保持耐心,為幼兒創造更多嘗試的機會
幼兒學習各種生活自理技能以及培養勞動習慣,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保持良好的耐心,不能嫌麻煩,也不能過于急躁,更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一次就失去信心。家長要關注在生活中為幼兒創造更多機會,不僅是成功做好一件事的機會,還要給孩子更多犯錯機會,使孩子在不斷失敗和糾正過程中學會各種生活自理技能。同時,家長還可以在家庭中為孩子建立勞動規則,家庭成員每人輪流做家務,在孩子做家務的時候給予一定指導,使幼兒不斷增強勞動技能,汲取經驗,一次比一次做得好,進而掌握正確的自理方法與勞動技能,通過自我勞動獲得愉悅感。另外,家長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家長在擦桌椅、擦門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整理物品、洗抹布?;蛘咴诔燥堉白尯⒆臃趾猛肟?,餐后與家長共同收拾餐桌,使幼兒看到自己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勞動工作可以幫助父母減少勞累,學會關心和體諒他人。
結論:
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需求,而且也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所以從小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勞動習慣。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幼兒在勞動的過程當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進而促進幼兒智力、心理和身體全面發展,提高幼兒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麗麗.從家庭入手,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J].學園,2015(31):117-118.
[2]張莉.幼兒家庭飲食行為與習慣養成的關系研究[J].學周刊,2012(25):202-203.
福建省浦城縣富嶺中心小學 35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