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
摘 要:新時代高中班級管理事務瑣碎,需要班主任傾注耐心與細心,將心理溝通作為其中關鍵一步。科學有效的溝通,對于化解學生管理中的許多問題有現實意義。基于新時代高中生身心特征,在具體的溝通情境中,通過班主任的關愛、傾聽與共情,實現心理層面的有效溝通。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心理;人際關系;溝通方法
2020級高考揭曉,我所帶的高三21班成績斐然。回首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風雨兼程,總結、反思過往,我最深的體會是:師生溝通是班主任工作中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技能,班主任必須做好高中生的心理溝通。沒有良好的心理溝通,就沒有師生之間的感情共鳴,就沒有師生之間良好的信任與理解,更不會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新時代,高中生的人格特質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更是凝聚著多味的家庭生活元素。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有效的心理溝通對于提升教育品質,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就班主任如何做好新時代高中生的心理溝通談幾點體會。
一、傾注關愛
在高中班級,每個學生的性格都存在差異,他們對待學習、對待同學或者家庭問題都呈現不一樣的心理特點。尤其是作為班上的問題學生,要管理好他們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心思,教師只有從內心出發,去觀察、理解和關愛他們,在工作中學會利用一些與學生溝通的技巧,找到困擾學生的問題原因所在,通過點滴、細節的慰問和關愛。當學生犯錯或者有說不出的苦衷時,教師不應急著批評或者發愁,應當傾注更多的精力去觀察和關愛他們,耐心的溝通與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學生溝通后有所觸動,哪怕是點滴的進步,我們也要及時的給予其鼓勵,而不是默然態度。當然,這種鼓勵需要發自內心,從身體、心理和思想上竭盡全力地去關愛他們,學生才會逐漸的從困惑或者是錯誤中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也不是一無是處,從而增強自信心。只有教師付出真誠的愛,學生才會對你敞開心扉,傾訴煩惱,教師可由此耐心教導他們,改掉不良學習習慣,更好成長。
在我工作的12年間,曾帶過一個新分科的高二班級。由于對班級學生不了解,當時我會抽課間和課后時間與他們聊聊天。其中一個學生引起了我的關注,平日里他表現得并不像別的學生那么有朝氣,而在學習上也漸漸暴露了一些問題,遲到早退甚至無故曠課、作業不交,還經常與別的同學發生爭執,甚至肢體沖突。期間我嚴肅地批評過他幾次,但是作用不明顯,很快便又恢復原狀。也正因為反復多次的效果不明顯,我漸漸失去了耐心,直接將他在學校里的種種表現告知家長。這才知道他的家庭遭遇了很大的變故,在他初二那年,母親病逝,父親重新組建家庭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新組建的家庭里,他因為與繼母關系不好,心理上開始變得自卑,且對身邊任何事都報以不在乎的態度,學習與生活都失去了動力。知道這個事后,我對之前一味對他的批評感到難過,也終于知道他為什么沒有高中生應該有的朝氣與活力。從那以后,我對他就多了一份關愛。上學天氣冷的時候,我會提醒他多加衣物;看見他上課睡覺,我課后慢慢問他原因,而不是一味批評他的不對:作業遲遲不交的時候,我會問他哪里沒有弄懂,跟他講解后,再讓他完成提交等等。慢慢的,這位學生也改變了對我的態度,很多建議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也在慢慢改正,學習也開始變得主動積極了。
面對學生,教師應該知道,關愛往往比批評更有效。一直以來我都告訴自己,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愛每一個孩子,愛是可以被感知到的。“誰愛學生,學生就愛他;只有愛學生的老師,他才可以教育好學生。”這句高爾基說過的話。在我工作之余,我都將學生的心理訴求作為自身的責任之一,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多通過耐心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以點滴、持久的愛心促使我克服教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各類困難,也讓我看到一些問題學生身上強大的潛力,關愛學生,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關系,還能讓這種情感轉化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愛心是教育的基礎,與學生實際溝通的時候,切莫讓關心變成粗暴的武器[1]。高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心理敏感、情感細膩,教師要以親切的話語和動作,與學生說貼心話,以關愛的言語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慢慢轉變自己消極待學的態度[2]。
二、學會傾聽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在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逐漸長成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青少年。這是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高中的班主任掌握更高的溝通藝術。在與學生溝通中,應積極轉變觀念和想法,要學會“折腰”、學會“傾聽”,給學生充分的話語權,真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煩惱,教師才能更加準確判斷學生煩惱、錯誤的根本原因,以此施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盡管上述提到的這個高中生,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摸索與交流,才使得他慢慢喜歡學習,變得積極向上。期間,也有不如意的時候。有一次,他正打算和其他同學去高一的一個班級滋事的時候,被高一老師發現了,及時制止。但這激發了他的厭學情緒,很快便有了退學的念頭。老師和家長都耐心勸導,希望能改變他的想法,堅持完成高中學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來,我換了種辦法,讓他在不學習的情況下去嘗試如何在社會上生存、生活。一個星期后,他回到了學校,后悔地說:“老師,我還是想上學。我想過了,如果我現在就不上學了,以后我根本找不到工作,哪里也不要高中沒畢業的學生。”。這個學生不善言辭,后來跟我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談及了他沒有上學這個星期里的感受,并說了以后自己的夢想和打算。他說:我會努力去實現的,盡管我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看到他說的這些感想,我非常欣慰。此后,只要他在班級表現、學習方面進步一點,我都會積極鼓勵他,支持他。而后,他變化了很多,慢慢的不再課堂上打瞌睡了,課間、課后也不去別的班級胡亂滋事了,也積極地參加班級活動。
教書育人工作,更多的以耐心、靜心去與學生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才能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啟發,找到學生的情感困惑,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嘗試蹲下身子去理解他們的用意。在交談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反過來也會讓他們更加信任和尊重老師。學生如同與老師敵人般的關系也會快速轉化為良性師生關系,師生間的誤會、矛盾也會逐一化解。所以,理解是師生感情溝通的催化劑,帶著理解的心和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方法,以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
三、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將心比心,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共情。教師換位思考、體會學生的所有言行,班主任可以看見學生充滿個性的心理世界。教師在和學生溝通中能夠換位思考,可幫助建立積極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在任職班主任期間,我通過總結反思發現自己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此時更多的需要一種共情的思想。一天,我早晨到學校后不久便接到值班老師電話,他有些氣憤地告訴我“今天我檢查宿舍的時候,你們班級的X學生根本不尊重老師,語氣很蠻橫,態度很惡劣,還說臟話,我已經叫他寫了檢討書,希望你處理一下。”聽完后,我非常生氣,怎么又是他?那天晚上,我在晚自習課間走到王X同學面前問他:“今天的事,檢討書寫了沒有?”他說:“老師,還沒寫完呢?”看到他對此事漫不經心,我氣憤地說道:“那就去講臺上口頭檢討!”聽了這話,他臉瞬間一紅,問道:“老師,不會吧?”我就說:“有什么不會啊!就是要上講臺去說!”說完就走了。晚自習時,我用眼神暗示他去講臺檢討,檢討書中很多話讓我覺得竟然也有一些道理,他說:“我催促值日的同學早些做完衛生,聲音大了一些,被管理員聽到,便說我不應該大聲喧嘩,于是扣掉了我們宿舍的量化管理分,我心里很生氣,覺得管理員老師太不近人情,不分青紅皂白就要扣分,就因為這個和管理員爭吵起來。”他又說:“我知道自己不應該和管理員頂撞,但是他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能這樣無憑無據就扣我分,我覺得他不尊重我,也不值得學生尊敬他。”臺下的很多同學也認為他說的也有些道理。此時,我也反省自己對他的懲罰是不是有些過了?我這樣是不是不分黑白去傷害學生的心理?作為一個老師,看到了學生有做的對的地方,認識到管理員處理的并不妥善,該如何引導?這時,我思考一番,以這位學生的角度出發,說“同學們,如果按照X的想法,是不是凡是不尊重我們的人,我們都應該不尊重他們呢?換作是大家的父母不尊重自己,那我們是不是不應該去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大家以后面對這樣的問題,要多一些忍讓,換作對方的情境去思考,做個有素養的人。但是今天,老師讓X同學當這么多同學的面作檢討,也有可能傷害了他,這是老師的做法欠妥當。”通過這件事,我懂得共情在處理師生溝通中的重要性。不要憑借自己的臆想去評判學生的對錯,一定要弄清事實后再做處理也不遲,高中學生的心理脆弱而敏感,一定要尊重他們,不能肆意傷害。
成功的教育有千萬種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師生之間的理解與溝通。教師需要理解學生,從“心”讀懂他們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意見,通過關愛、傾聽、共情等溝通技巧,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知曉學生的困惑,了解學生消極待學背后的原因,多花精力和時間與他們交流,這對于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促進教學相長、提升教學質量來講無疑是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參考文獻
[1]柳沛.班級管理與學生健康心理素質養成的實現[J].經濟研究導刊,2012(31):47-48.
[2]徐義寶.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問題研究[J].教師,2017(21):16-18.
[3]魏孔信.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問題研究[J].課外語文,2016(19):127-128.
[4]左群芳.推進班級管理實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