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梅
摘要:閱讀猶如攝入,而寫作則猶如輸出.兩者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通過閱讀學習,學生能夠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培美良好的語感;通過寫作學習,學生則能夠更好地應用素材、練習寫作,形成一定的寫作風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讀寫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素材,創造良好的寫作空間,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從而實現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如何進行更有效的讀寫訓練,成為了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學生讀寫現狀和教師教學現狀,從讀寫結合訓練的策略角度出發,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讀寫訓練方法,為學生愿讀、樂寫、善寫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可行性探究
眾所周知,閱讀與寫作兩部分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然而,在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學生對閱讀與寫作興趣不高、教學中讀寫分離以及過于關注閱讀忽略寫作等實際問題,嚴重阻礙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培養。因此,教師應提高對讀寫結合的高度重視,按照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讀寫結合,激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基本現狀
(一)只讀不寫,光說不寫。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也開始嘗試采用些新興的教學方式,并提高了對讀寫結合教學的高度重視,但是在實際的讀寫教學中,仍然尚未探索出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在一些語文教師看來,讀寫結合即是指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同步進行,并未真正理解讀寫結合的真正含義,導致讀寫教學質量偏低。有老師的課堂完全是只讀不寫,光說不寫,讓學生的思維往往停留在片段性的跳躍上而無法系統地連成整體,無法形成規范的、符合邏輯的書面表達。
(二)讀寫分離,機械練寫。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讀寫分離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師仍把寫作課和閱讀課當做兩種獨立課型來定位,認為二者間是互不干涉。閱讀課只是單純灌輸閱讀知識與技能,寫作課只安排學生形式化寫作,并未補充其他教學內容,更沒有將讀寫有效結合。就算老師有一定的讀寫訓練意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過分強調形式,學了寫景的文章,就要求學生仿照課文寫景;學了寫人的文章,就要求學生仿寫人物。在指導時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表達方法的指導。這樣的訓練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與全局意識,導致對學生聽、說、讀,寫教學分離,阻礙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沒有找準文章讀寫結合點。
在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時,教師沒有找準文章的最佳讀寫結合點。教研活動中也偏重對閱讀教學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對文本教法的研究,較少從學生學的角度,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四)讀寫教學比例不科學,過于偏重閱讀教學。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主要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為主,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就語文教學的現狀來說,雖然寫作教學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多數教師的課堂仍然過于重視閱讀教學。教師往往習慣在課堂結束后的幾分鐘布置一篇作文練筆,寫作時間較為有限。并且學生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便不得不利用課堂外的時間,導致學生負擔加重。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課外的寫作作業勢必會搶占學生的娛樂時間,致使習作興趣不高,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被消耗殆盡,教學效果不客樂觀。
二、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讀寫結臺的教學方法
(一)學習做讀書筆記,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好多閱讀文章都是經典之作,可以轉化為寫作素材,教師應善于將教材中可利用的、有價值的寫作素材進行整理,并引導學生善于運用這些素材進行寫作。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當在閱讀中看見一些佳詞美句的時候,就可以將其摘抄下來。尤其是課外閱讀,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無論是提綱、摘錄,還是讀后感,都積累了作文語言、作文素材和作文素材整合的方法。教師應有意識引導學生把讀書筆記積累在一起,再與記日記相結合。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量足夠多,素材也足夠多,在閱讀的同時也帶動了寫作。
(二)重視寫作練筆,以寫作推動語文閱讀。
1.根據閱讀內容,開展仿寫練習
①品味妙詞佳句,在訓練中得到內化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粗讀某些課文,覺得很普通,但若細加品味,便會發現好些妙詞佳句蘊含其中,它們用得別具匠心,去掉不行,用其他詞句替代也不行。教學中,就應有意識地抓住這些詞句,引導學生品析、感悟,并增加一個“嘗試運用語言”的環節,進行遷移訓練。
②揣摩布局謀篇,在實踐中得到應用
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因為題材和體裁不同,在表達順序、行文結構、組織材料方面也各不相同。閱讀教學中理應引領學生感知、揣摩文章的結構特點,并在習作實踐中加以應用。
③借鑒選題立意,在指導中得到啟發
新的習作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命題、自由表達,可很多學生往往不知道怎樣給自己的習作命題。最捷徑、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向教材借題目,因為教材中很多課文的題目很典型,可歸類指導。
2.巧補“留白”。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出現了“留白”。這些留白,往往有“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學生在讀文后,腦子里往往會留下想象的空間。因此,可以借助給文本補白,以此延伸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夠有效落實讀與寫的結合。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常常會用到抓標點補白、抓關鍵詞補白、抓情節補白、抓結尾補白、抓插圖補白等方式。抓住文章的留白處,巧妙地引導學生參與補白,這是對課文的一次再創造,也是實現讀寫有機結合的一種有效形式。3.創新改寫。
創新改寫是一種以課文為材料的寫作訓練,它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也大有益處。比如我就曾根據課文中的古詩《秋思》指導學生根據詩意編一個故事,而《白鷺》這類課文則改寫成說明文。除此以外,改寫還有其他多種形式,如人稱的轉換、篇幅長短的變換,以及文本略寫處生成的改寫等。
(三)重組閱讀文本,找準讀寫結合著力點
我們知道,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則是閱讀的內化,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而讀寫能力的訓練應該是有序列的,有章法的。所以教師首先要樹立讀寫結合的意識,打破以往語文學習將"讀”與“寫”獨立訓練的傳統;其次要有全局意識,通讀教材,對課標要求的各個年段教材的讀寫要求做到心中有數,確立每學期的寫作重點、難點以后,再以單元為單位,根據單元主題的內容、文章的表達特點以及訓練的要求確立單元的讀寫結合訓練目標,再結合單元讀寫訓練目標找準每課的讀寫結合點。
結束語: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高度重視讀寫結合,一方面能夠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對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的關鍵階段。教師應有效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兩者的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教學轉換的時機,將學生們的思維靈感進行深入的挖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杜欣.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2017.16(11):87-?89
[2]陸寅霞.淺析小學低中學段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U].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160.
(建水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