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霖 李林義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和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鄉村文旅產業也隨之得到創新和發展。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依托,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與核心,文化能修養身心,而旅游則能夠拓展眼界。但由于深受各種現實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立足于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一定的困境。鑒于此,本文將結合現階段鄉村文旅融合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問題總結和經驗歸納,從而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切實可行的科學規劃方案和規范扶持政策,并采取多元化實施策略與有效渠道來落實文旅融合,最終切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隨著國家各項文件的出臺,鄉村振興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文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更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抓手。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依托,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與核心;文化能修養身心,而旅游則能幫助人們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發展,但文旅融合的過程中卻存在了盲目融合的問題。因此本文將立足于鄉村振興的背景,簡要闡述鄉村文旅融合的基本原則,并著重剖析推進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最后提出融合發展的路徑,旨在為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所依據的基本原則
其一,遵循全域旅游原則。隨著旅游產業的逐漸成熟和完善,國內旅游業逐漸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而全域旅游則是在此過程中最受關注的發展政策,也成為旅游領域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它從單一的景區景點建設發展轉變為綜合目的地的統籌發展,實現了公共服務和旅游監管的全覆蓋。而鄉村文旅的融合發展同樣要求各工作要素以及各產業之間協同起來,構建擁有地方特色和顯著優勢的鄉村產業鏈。其二,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文化與旅游產業在根本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為實現兩者之間的精準融合,則必須要對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和關聯性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而鄉村旅游有著其天然的區域優勢,同樣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在與文化產業進行融合時,除了重視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古跡外,還可以突出文創產品的特殊價值。其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深入推進鄉村文旅融合時,應貫徹落實可持續原則,促使區域內旅游文化、社會經濟以及自然環境等各個元素之間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和諧與穩定。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
(一)帶動鄉村地區振興致富
實現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帶領農村脫貧致富,主要目標是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以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為背景,不僅能突出文化及旅游產業的投資優勢,更能將其功能優勢彰顯出來。依托鄉村本身的特征與地貌作為發展中心,不僅能夠保護當地的風俗風貌以及人文特征等,還能創造一定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與地域特點進行文旅融合,不僅可以推動該區域的農業、手工業、基礎建設以及文化產品等多方面發展,甚至還可以打造具有地方優勢的文化品牌,使其逐漸成為更具影響力、感染力以及市場價值的標志,促進鄉村區域的振興致富和建設發展。
(二)保護民族地區文化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文化深厚、民族多樣,所形成的文化與經濟都極具地方特色。因此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任務下,不僅要注意緩和鄉村固有的文化習俗和獨特習慣帶來的沖擊感,還要妥善協調經濟與生態間的平衡關系。基于此,積極推動鄉村文旅融合不僅能夠有效避免出現此類現象,且通過設置科學、規范的發展路徑后,還能保護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觀。除此之外,圍繞當地文化和生態環境來進行旅游活動的開發,不僅可以滿足游客的觀光需求和文娛需求,還能夠促進當地區域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增長,并最終達到文旅共同發展的融合目標。
(三)促進旅游事業持續發展
基于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訴求不斷提高。旅游逐漸發展成為人們選擇放松和娛樂的一種主要形式,使得國內旅游行業得以迅速擴張和發展,但與此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僅僅依靠觀光形式很難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但隨著近幾年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觀察發現,開展鄉村文旅融合能夠切實為旅游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不僅可以將鄉村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觀光旅游項目中,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還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差異、時尚與民俗之間的差異來最大化滿足游客的各種需求,切實推進文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一)注重開展節事活動
一方面,節事活動作為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一環,是幫助游客認識當地風土人情和自然資源的有效途徑,更是積極落實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還是依據四季變化產生的桃花節、梨花節等。都要在發展節事的基礎上,增強其活動的多元性和豐富性,促使鄉村旅游與節事活動處于彼此依賴的狀態,從而依據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差異化特征來優化和升級節事活動,使其擁有良好的發展趨勢。以發展的姿態和創新的理念來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的發展,不僅可以增強其文化素養和文化內涵,更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和盤活當地經濟發展的是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節事活動的傳播途徑和營銷力度。現階段,不少鄉村旅游地區雖然有著其獨具地方優勢和民族特色的節事活動,但是由于缺乏宣傳和營銷意識,使得其節事活動的傳播和推廣并不理想。為使得這些獨具特色的節事走出去,可以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進行宣傳和推廣,比如拍攝短視頻、撰寫公眾號文章等,通過采取多種傳播渠道來體現其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推動當地活動走向壯大。
(二)突出環境治理效果
依托鄉村旅游發展背景的同時,需要著重強化環境治理,并將融合的原則貫徹并落實到文旅融合的全過程中。為了突出環境治理效果,可以通過設立相關環境治理方案,以便對涉及到的各個旅游項目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在開發文旅融合項目的同時,能夠有效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減少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和危害。其一,相關政府部門可以組織開展清潔公益活動,通過處理污染物來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間接性促進旅游產業的長久發展。其二,需要構建與旅游開發、游客管理相關的制度規則,其中不僅要建立旅游開發審核機制,嚴格審查開發項目,在進行綜合考察后認定其對環境影響在一定標準內,此項目才能得到批準和認可。除此之外,還應制定詳細的游客管理規范條例,并對游客的言行舉止進行有效規范,其中可以通過游客須知、廣播播報或是提示通知等方式來正確引導游客,借此來避免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公共物品等現象,若有違規,則可以結合相關條例對其進行警告、賠償甚至是驅逐。其三,還可以開展深度體驗游覽項目,引導游客在當地村落中進行觀光體驗,在觀賞當地建筑、感知當地文化的同時,與民眾進行近距離交談,從而獲得更為豐富的旅游體驗,幫助游客樹立主人公意識,以此激發他們自覺愛護環境和保護環境。
(三)積極開發文創產品
其一,需要深入剖析鄉村文化資源。基于鄉村文旅融合背景下開發的文創產品,應與鄉村主題緊密貼合,基于此,應先構建鄉村文化資源知識體系,不僅需要有效且迅速地獲取鄉村旅游資源,探析其背后的文化價值與思想內涵,還應在所搜集、整合資源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篩選,最終提取并設計富有鄉村氣息的文化元素和符號,并由此來確定文創產品的主題,從而實現創意的合理和有效表達。例如,可以設立文化保護主題,借此來著重突出農事體驗、文創產品設計的數字化記錄等內容,在關注審美意識和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同時保障文創產品的設計結果既能符合鄉村的文化性質,又能符合其旅游的審美形態,進而滿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其二,還應著重關注視覺感知層面的設計。鄉村旅游文創產品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其設計思路就必須遵循基本的審美觀念,基于此,在視覺感知層面的設計中,需要著重突出材料、色彩以及形態以上三種元素。第一,在材料選擇方面來講,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鄉土資源,以百姓生活以及傳統工藝為基礎,選取鄉村中真實使用的物品為材料,不僅可以提升產品的地域性,還能強化其鄉土生命力。第二,于色彩運用層次而言,要在鄉村民俗習慣的基礎上,來與農民居住的建筑風格、服飾特點進行有效結合,利用其多元化色彩進行文創設計。第三,于形態設計層次而言,基本上可以采用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仿原生態形式,可以借此來體現鄉村的自然形態與獨特文化;另一種則是形象重塑的方式,通過將傳統、民俗的藝術形態與現代審美進行有效結合,來實現創新和改造,使其更容易受到現代人的喜愛和青睞。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為推動鄉村經濟、文化持續性發展,不僅要關注文旅融合的過程與成效,還應對鄉村文旅融合路徑不斷展開深入研究。在探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深度探尋文旅融合的契機。本文中提出通過注重開展節事活動、突出環境治理效果、積極開發文創產品的三方面路徑,以期在推動鄉村區域經濟、文化建設以及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同時,還能加快當地經濟的轉型和升級。
參考文獻:
[1]黃旭輝,李健.基于"文旅創新"理念下探討鄉村振興發展措施——以崇州稻香旅游環線為例[J].福建質量管理,2019(011):54.
[2]張贊梅,顧金孚.鄉村振興背景下農家書屋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探析——基于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潘家浜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20(S1):280-283+291.
[3]謝璐.鄉村振興背景下美麗鄉村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08):233-234.
[4]朱文剛.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探討[J].環球首映,2019(0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