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娟
【摘? ? 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立足校情,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努力打造出彰顯學校特色的個性化的課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根據生活實際提煉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題,并開展相關活動。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多途徑開發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2-0093-02
Effectiv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heme of Multi-channel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Education Supervision Office, People's Government of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LIU Huijuan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autonomously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are practical courses based on students experience, closely linking students lives and social reality, and embodying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school condition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make full use of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The school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 personalized curriculum that highlights the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guiding students to discover topics of interest in their daily lives, extract vital topics based on actual life, and carry out related activities.
【Keywords】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s; Theme activities; Multi-channel development
一、以興趣為抓手,開發主題
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學生的興趣是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最基本的依據。只有面對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和參與,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直接經驗來設計。
例如在初中七年級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設計了“校園提示語”“有趣的動畫” “影子游戲”等趣味性強的主題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也很高。如“校園提示語”這個小主題,不僅和學生的平時生活聯系緊密,又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通過收集校園提示語,引發學生思考、欣賞和感受提示語;通過綜合實踐一系列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合作、創新的意識得到了增強、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初步運用語文、美術、勞動等學科知識與技能設計和制作校園提示語,使自身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了解了提示語的特點及其作用。
這整個活動環環相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使綜合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個實踐主題活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在活動中,學生從頭到尾處在一種歡樂、令人期待的情景中。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二、立足實際生活,開發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并積極開展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從校內外學習生活中提煉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主題內容。
如在初中八年級教學中,教師開展以“走進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受市場經濟的沖擊,洋節日搭上了經濟的快車。一些洋節日,如“愚人節”“圣誕節”等漸漸地在人們心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學生說起這些洋節來就像“滿腹經綸”似的,反而對古老傳統的中國節日文化知之甚少,有的學生只知道一些傳統節日的名稱而已,但對節日的由來、風俗和蘊含的意義卻一所無知。基于此,“走進傳統節日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此主題活動,了解中國節日文化和中華民族古老文化,并對這些文化產生由衷的熱愛,進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正確認識和了解傳統節日,增長知識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會。當然,教師還可以設計“話說春節”“走進端午”“月下中秋”等主題。
鼓勵學生開展傳統節日文化小課題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關于傳統習俗文化的小研究課題,通過調查、采訪、合作、訪問、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宣傳與展示等,拉近自己與傳統節日之間的距離,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感受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提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加探究傳統知識的興趣。
三、以問題為導向,開發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基于實際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啟發學生思考,篩選有意義、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精心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
比如,有所學校的圍墻外有一個垃圾池,而附近村民卻亂扔亂倒,經常把垃圾倒在垃圾池外,以致風一吹垃圾就亂飛,這種行為影響了周邊環境。由于垃圾池散發出陣陣異味,學生在上學和放學路過時,經常要捂著鼻子走過去。于是,教師設置問題:“你們路過那個垃圾池時有何感想?”學生感慨萬千,有的學生說:“這個位置是村道,過往的人很多,這么臟真不該。”有的說:“應該實施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還有的說:“我們應該做好宣傳,調動大家關注周邊環境。”接著,教師繼續開導學生:“針對圍墻外的那個垃圾池,我們該做些什么呢?請大家討論一下。”于是,有的小組就提出應該進行問卷調查,看一個家庭一天能產生多少垃圾,大家是怎樣處理自己的垃圾的,都有哪些種類的垃圾等;有的小組提出通過查找一些資料,把有關垃圾分類處理等知識介紹給大家;有的小組說要和環保部門聯系,向他們了解準確的數據等。如此,一個基于學生身邊問題的“垃圾的分類與處理”活動主題就誕生了。學生對自己設計的主題充滿了責任感。
四、以線上學習為切入點,開發主題
隨著5G時代的來臨,當下的中小學教育也有了諸多變化,很多課程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授課,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接受教育。在引領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看來,書本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跟綜合實踐有關的延伸課程也必不可少,另外這種網絡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性、交流性和互動性。
例如,“勞動教育”是這兩年很火熱的話題,在“勞動教育”的實踐中,教師帶著學生在釘釘客戶端或者微信群討論話題。教師提問學生“如何在新時代下做好勞動教育,針對學校實際或者家庭情況,學生要做什么?”于是學生開始思考勞動教育的一些做法。有的學生在家里掃地、倒垃圾,并將這些勞動時情況拍攝下來并發到在群里;有的學生在群里分享前段時間在校外研學時的一些照片;還有的同學將在學校擦桌子、打掃教室的照片發到群里等。然后教師在群里再問:“勞動教育不僅僅是這些看得見的勞動。還有哪些學生付出了卻看不見的呢?”于是再次將學生引入勞動教育的思考。這個時候很多學生難以舉例,于是教師給出一些相應的資料,甚至將一些勞動教育的微課視頻發到群里。教師在網絡群里解釋勞動教育的價值、意義,并根據學生的分享舉例分析勞動教育的形式與內容。教師建立實踐課程微信群或QQ群,并采取電話、視頻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課程的進度并指導學生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教師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實施綜合實踐主題活動中不斷挖掘、開發和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課堂中獲得綜合素養的動態生成和發展。
注:本文為莆田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中學學科教學中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案例的研究”(課題批準號:PTGFKT2012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寶榮.試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分類及開發研究[J].新課程(上),2018(02).
[2]王偉強. 立足生活實際,豐富綜合實踐活動[J]. 新課程(下), 2011(02).
(責編? 吳? 娟)